文学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创作园地
>
文学作品

东港市肢残人赵永哲刊于2000年第10期《中国残疾人》杂志作品

  • 发布时间:2007-07-11

断片的父亲

                                                 

 

     卡夫卡在日记中说:一把宽阔的熏肉切刀,飞快地以机械地均匀从一边切入我的体内,切出薄薄的片,它们在极迅速地切削动作中几乎呈卷状一片片飞出去。

       生养了女儿之后,我就感觉自己不时地处于这种切削当中。

       从七个月起,女儿就到处找人抱她。时不时,就会爬到我的身边,扶着我站起来,小手紧抓住我的衣服,然后脚后跟用力地往上翘,在努力了几下而不见有丝毫举动,便会急不可耐地哭叫起来。这时,妻子常会顺势把她“摁”到我身上,并用胳膊将她固定住,让我“抱”她。可能这种姿势不太舒服,十回有十回,小家伙都扭头趴进她妈妈的怀里。

       每次这样“抱”女儿时,我都会想起一件事。一次,我到朋友家。朋友有个满周岁的孩子。朋友出去忙着为我拿水果,孩子就扶着墙走到炕边喊爸爸,我怕孩子摔下来,就赶忙移动到炕边,想用身体挡住他。谁知,孩子对着迎面而来的我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张开双臂,作了个漂亮的跳水姿势,向我扑过来。原来,孩子与大人有个默契的游戏:他从炕边往下跳,大人在地下用双手接住,最后大人与孩子都一起嘎嘎大笑。落在地上的孩子很坚强,没哭,只是趴在那儿怔怔地望着我……

      每个刚懂事说话的孩子,见到我都会毫不例外地发问:“你的手哪去了?”除了好奇心特强问了一遍又一遍的孩子,我都会用一种十分悔恨的口吻告诉他们:小时候不听话,让爸爸妈妈给掰去了。孩子们大多是不相信我的答案。女儿眼看着一天天地长大。如果,有一天,她拽着我空荡荡的袖管四处寻觅:爸爸的胳膊哪去了。我又该如何面对她那张困惑不解的小脸呢?

       我侄女三、四岁时,每次在我家吃完饭后,就会在自家的饭桌上练习用脚吃饭,弄得我哥和嫂子哭笑不得。将来,我的女儿是否也会学我用脚写字,用脚为她擦嘴呢?对侄女的影响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笑料,不会给她留下什么伤害,而对我的女儿……我不敢想,却又是我必须要想的。我常常想,当孩子有了自尊,同伴问她:你怎么有个没胳膊的爸爸?她该如何去应答呢?

       我的缺欠无疑已成为女儿不可涂改的人生背景,必然将在她的生命中投下阴影。尽管这个缺欠不是由她造成的。我只愿,我的女儿能象她父亲那样,不逃避,不怨恨,正视现实,明白它是负担,更是财富。

我的宝贝女儿,虽然爸爸已是一个残缺的父亲,但爸爸给你的爱却永远不会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