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强风采

林忠宝和他的甜蜜事业

  • 发布时间:2023-09-22

初夏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林忠宝就在自家房后的蜂场里像蜜蜂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检查蜂群,清理蜂箱,挂好蜂帽,把分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一做好,只等着漫天飞舞的蜜蜂托起他甜蜜的希望。

  今年56岁的林忠宝,是大西岔镇杨林村一位听力四级的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受限再加上曾经家境贫困,至今也没能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一直和年迈的父亲生活在一起。2014年,林忠宝父子被村里评定为建档立卡户。

  林忠宝所在的村子位于宽东方向,离县城只有百八十里的路程,村里那些青壮年都进城里打工挣钱了,岁数稍大点的要么在家里种树养参有产业,要么就是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林忠宝父子两个都没什么文化,几十年来就抱着几亩薄地,力没少出、工没少搭,也没挣着几个钱。他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别人的路,林忠宝都走不了。他担忧自己年事已高,将来百年以后,留下个听力不好的儿子怎么养活自己呢?

  林忠宝虽然耳朵失聪,但他心里什么都明白,父亲的担忧,也是他的心疾。要想改变生活现状,光靠种地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干点什么。那段时间,林忠宝经常出去四处转悠,考察周边十里八村的特色产业,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经营的小本“买卖”。结果他发现:养牛养羊投资比较大,养猪养鸡风险比较大,更不要说栽红松、种人参那些要技术要体力的大“买卖”了。转了几天他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正巧看见父亲正在房后摆弄他那两群闹闹哄哄的蜜蜂,他望着漫天飞舞的蜂群,忽然高兴地一拍脑门,有了,养蜜蜂!

  要说养蜜蜂,林忠宝还真觉得有那么一点小可能,因为他家里现在就有两群蜜蜂,据说是一个远房亲戚搬进城里时寄养在这里的。由于父亲不懂技术,家里农活又多,管理跟不上,年复一年的总是那么两群蜜蜂在那嘤嘤着。每年打个十斤八斤的蜜,还要给城里的亲戚捎去,自己家里并没怎么受益。从小林忠宝就跟在父亲身后,虽然害怕,但也喜欢小蜜蜂,他觉得养蜂也许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想征求他的意见。父亲说养蜂行到是行,本钱小,得利快,也不用出大力。但是咱家这黑蜂不行,群势弱,产量低,蜂蜜也不值钱,真想养蜂的话得养中蜂,那个蜂蜜,听说一斤就能卖到一两百元呢。

  林忠宝听到这里才明白,原来自己家养的蜜蜂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怪不得养不起来。黑蜂属于西方杂交蜂种,群势小,分蜂性弱,若遇养蜂小年,一群黑蜂的采集力勉强自给自足,很难形成商品。可是饲养中蜂就不同了,中蜂是中国独有的当家蜂种,素有百蜜之王的美誉,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皇室贡品的要位,现今的市场一直是供不应求。林忠宝暗下决心,一定要养好这个蜂中贵族,象蜜蜂那样为自己也为他人酿造生活的甜蜜。可是养中蜂需要买种蜂、学技术,光是一群优良种蜂就得2000多元,他上哪儿去弄钱买种蜂呢?

林忠宝实在没办法找到了镇残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残联负责人听说林忠宝要自主创业,非常支持,当时正好赶上建档立卡扶贫政策有产业扶持资金,就帮他申请了5000元,他用这笔钱买了两群优良长白山中华蜂种蜂,乐颠颠地搬回家了。因为不能中西蜂混养,他把两群黑蜂转送到5公里以外的亲戚家里寄养了。刚开始养蜂,林忠宝心里也有点打怵蜜蜂,这些年没吃多少蜂蜜却没少挨蜇,那滋味可真不好受。但是看着那些可爱的小蜜蜂每天忙忙碌碌地采花酿蜜,他的心里顿时比吃了蜜还甜……

  尽管爷俩养蜂技艺不精、经验不足,但在林忠宝看来,只要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他们就已经走在了成功的路上。从买回中蜂那天起,他就开始跟着父亲上山割场子、平箱座,修蜂场作业道。没钱买蜂箱,父子俩就自己动手用木板钉;没钱买反光膜,父子俩就上山割苫房草编草帽。父亲说中蜂爱分群,多钉些箱子准备着,过几天就分蜂了,一群分两群,两群分四群,遇到好年景,四群还能分成八群呢。

  养蜂第一年,林忠宝得到了县、镇残联的大力支持,专门为他送来了助听器和饲养中蜂的书籍,安排他参加中蜂饲养技术现场培训会。村干部也经常入户指导他通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养蜂技术,再加上父亲的实践经验,林忠宝进步很快。不仅能从书本、报刊、网络上学习知识,收集信息,还经常去本地的养蜂大户家里拜师学艺,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他说:养蜂技术并不复杂,下点力气都能学会,关键看你用不用心。听力很差的林忠宝,的确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养蜂是个细致活,需要经常观察蜂群的动态,掌握中蜂的生活习性。可是林忠宝听力不好,即使带着助听器也听不清箱内微弱的蜂鸣,不能靠声音来判断中蜂的情绪。于是他就得经常开箱观察,中蜂喜静,不喜欢被人打扰,频繁开箱往往会引来蜜蜂的攻击,林忠宝常常被蜜蜂蜇得鼻青脸肿,严重的时候还得去打几天吊瓶。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从蜜蜂身上看到了自己勤奋的影子,他始终相信天道酬勤。那一年,幸遇中蜂大年,他们家的两群中蜂当年真分出了八群,再加原来的两个母群,一个十群的小蜂场悄然落成,当年割了60多斤蜂蜜,卖了一万多块钱,还清了贷款还有剩余。父子俩养了这么多年的蜜蜂,头一回得了蜜蜂的“济”,真是喜出望外。

  收获了甜蜜,转眼就到了农闲时节,林忠宝马不停蹄地去县里参加县残联给他安排的冬季养蜂技术培训班,当务之急他要学习中蜂越冬保温技术,因为他家原有的两群蜂,总是春天分出三四群,冬天就死掉了两三群,一直都没发展起来,因此他觉得安全越冬是养蜂的重点。他是培训班上最认真的学员,从不迟到早退,课上听不懂的内容课下再去找老师问一遍,求知若渴的进取精神感动了班上的老师和同学。他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叠加式仿生蜂箱更适合新手养蜂,就从县里预订了二十套,又买了一些专业的蜂具、蜂衣、蜂帽和保温用的包装物,回到家里,就和父亲一起用学来的技术给蜜蜂做室外越冬保温,那个冬天,他家的蜜蜂一群也没折损,父亲看了非常欣慰,头一回给听力差的儿子竖起了大拇指。

  养过蜂的人都知道,蜂场里都是一些磨蹭活,手脚不闲的干就完了。但是到了分蜂季,可就容不得半点马虎。蜜蜂是特别聪明的昆虫,它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非常挑剔,每次分蜂它们都不是盲目地出巢,而是有目标、有方向的集体迁移。先是在蜂箱门口嘤嘤嗡嗡地闹群,貌似召开动员大会,闹腾三两天后随时随地就起飞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好的听力了,听声音就能分辨出蜜蜂的意图。但是林忠宝听力不行,就只能是瞪大眼睛盯住蜂群的一举一动,连吃饭都得在蜂场里随便吃口干粮喝口水垫补垫补,稍不留意它们就飞得无影无踪。大热天里,他在蜂场里一蹲就是一天,汗水湿透了衣衫,又累又困,可他依然坚守。大多数蜂群都能听从自然的引导,直接集结在养蜂人事先悬挂在树上的蜂帽里。但也有个别蜂群“不服管”。有一天,他上趟厕所的功夫就飞逃了一群蜜蜂,眼看着蜂团起来了,在天空中转了几转,直接往场外旋去,林忠宝跟着蜂团跑出去一里多地,眼看着它们越飞越高,消失在树林里无影无踪了。林忠宝坐在地上心疼地哭了起来,那是他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蜜蜂啊,一群就是两千多块钱,他怎么能不心疼呢?接连几天,他都一直闷闷不乐,眼睛总是望着蜜蜂飞走的方向呆呆地出神。父亲劝慰他说:“养蜂的哪有不跑蜂的啊,哪年分蜂季节山上都会多出老多野蜂了。等明天早上,你扛两个蜂桶上前山,闯那砬子底下,说不定还能挂着野蜂呢。”林忠宝听见这话,脸上立刻露出笑容。第二天天不亮,他就打着手电扛着蜂桶爬上对面的砬头,那里有极好的蜜源,能给蜜蜂唾手可得的花蜜。羊肠小路上,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裤,他浑然不觉,一口气扛上去四个蜂桶,他希望能在这里堵截自家的逃蜂,或许还能挂到从山上自然分群的野蜂呢。

  这一年,在林忠宝和父亲细致入微的管护下,他的蜂场已从上年的10群发展到38群,眼看着蜜蜂越繁越多,他也越来越有干劲,每天都要细心地查看蜂箱。忽然有一天,他在观察时发现有蜜蜂正在从蜂箱里往外捞一个个像白米饭一样的小幼虫,他心里一惊,凭经验判断蜜蜂得了中蜂囊状幼虫病,这是中蜂饲养中最难对付的传染病,在蜜蜂界被称作“蜂瘟”,一群得病就会传染全场蜂群,甚至危害周边的蜂场。经检查发现,有六群中蜂感染了中蜂囊状幼虫病。这可把他吓得不轻,如不及时救治,不但会传染全场蜂群,甚至会危害整个宽东地区的中蜂。林忠宝二话没说立即转移蜂场,32群中华蜂一夜之间搬离原场5公里以外的深山老林,因为蜜蜂得了这种疫病,象新冠病毒一样需要隔离,而转运蜜蜂又必须起早贪晚,全凭他和父亲两人车拉肩扛……安顿好蜂群,林忠宝又急忙赶去县城里托人花大价钱买回了蜂药,经过几番救治,染病的6群蜂渐渐康复了,转地饲养的32群中蜂也及时用上了预防感染蜂病的药物。对于一个初学养蜂的新手,能及时发现这么重大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保护了自己的蜜蜂,也杜绝了该病在本地区的传染,他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两年下来,林忠宝的养蜂技术突飞猛进,蜂场也连年丰收。开园打蜜那天,他叫上了一些有心跟他学习养蜂的残疾人朋友一起来见证他的甜蜜时刻,他家的30群蜂一共打出了80多公斤的蜂蜜,一算账差不多净剩2万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那些放不开手脚创业的人。

  残疾人林忠宝从饲养2群中华蜂起步,一年还清贷款、两年脱贫致富的消息不胫而走,周边村镇的残疾人、贫困户纷纷上门来参观学习,求取真经。林忠宝深深理解弱势群体要改变生活现状的难处,设身处地地给大家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毫不保留地传授养蜂经验。他说,我成功脱贫不仅仅是靠自己的努力,要归功于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国家对咱们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县、镇残联对我的精准扶持,我才有勇气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他还鼓励残疾人朋友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等靠救济,要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改变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勤劳的人总是自带福报,林忠宝的蜂场目前已经发展到稳定存栏50多群中华蜂,每年出栏种蜂20多群,产蜜200公斤,带动本地6户残疾人家庭、低保户养蜂脱贫,他本人也成为宽东一带小有名气的养蜂大户,他用勤奋和努力创造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每一份关心、每一份关注,都会给他们带来重生的力量。林忠宝就是这样从一个被温暖、被照亮的残疾人,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温暖别人、照亮别人的创业典型。

来源:宽甸县残联 作者: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