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指尖探索光明——记盲人按摩师彭海涛
- 发布时间:2023-05-18
在宽甸镇过街楼西街,有一所门脸儿不大、名气却不小的力康盲人按摩院。技师彭海涛,是一位后天致盲的残疾人,但他眼盲心坚、自主创业,用十根灵活的手指,抚慰人生冷暖,探索前路光明。
1991年,彭海涛出生于辽东山区的小城宽甸,他的到来给年轻的父母带来了欢乐和期冀,彭家小院里时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可是,在小海涛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却总是跟妈妈说眼睛疼,看不清东西。父母便带他去县医院检查,本以为就是发炎或上火什么的小毛病,可谁知,眼科大夫很严肃的告诉他们,孩子的视网膜出了问题,有失明的危险。小海涛的父母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带着孩子去沈阳、北京等大城市的眼科医院检查治疗,他们知道眼睛对于孩子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天不遂人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花了很多的钱也没能治好孩子的眼睛,七岁的小海涛因视网膜脱落而双目失明。
失明,相当于与正常世界脱离,生活在时间之外。曾经感知过7年光明的小海涛突然坠入无边的黑暗,幼小的心灵承受着莫大的恐惧和绝望,有大半年的时间他不说一句话,白天他就那么呆呆地坐在角落里,也不跟缠着他的小妹妹玩耍,吃饭时需要妈妈一口一口的喂,但是看不见的食物好像也失去了味道,小小的人儿消瘦得像个风中的纸片儿,他多么希望往日里不敢直视的太阳能够把光芒照进他的眼底。由于给小海涛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为了生活,父亲不得不去外地打工。妈妈忙里忙外,也不能时时刻刻地照顾到他,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年幼的小妹妹。小妹妹聪明活泼,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鸟,从不觉得失明的哥哥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每天粘着哥哥耍赖撒娇、问这问那。一会儿告诉他院墙根开了一片小黄花,可好看呢。一会儿又说有小蝴蝶落在了哥哥衣襟上了……在妹妹的描述中,多彩的世界便又呈现于小海涛的脑海,让他那木讷的脸上渐渐有了表情。由于看不见外在的世界,反倒让他内心的感知更加敏锐、具象,在小妹为他铺叙的画面里,他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云淡风轻,他开始一点点尝试着用心灵、用手指去触摸这个由光明转入暗淡的芊芊世界。
转眼,妹妹该上学了,小海涛又陷入了孤独。妈妈为了给小海涛解闷儿,就给他买了一台小收音机,并教会了他如何使用。有了这台小收音机的陪伴,小海涛能听到时代的同期声,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向往也就更多。放学回来的妹妹总跟他讲学校里的事情,让小海涛对上学的向往越来越强烈,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跟妈妈说:我也要上学。妈妈听了又高兴又激动又有些担心,孩子要上学,说明他懂事了,想学着自立了,但特殊教育学校是寄宿制,离开家的小海涛能适应学校生活实现生活自理吗?能学会盲文,学到有用的知识吗?事实证明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小海涛上学后很快学会了打理生活,照顾自己。学习上他勤奋努力,很快掌握了天书一样的盲文,用他那敏捷而灵动的手指,触摸有光的世界。为了鼓励和帮助这个自强不息的孩子,2009年,宽甸镇民政把彭海涛纳入城东社区低保,让他从小有些自卑的心灵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为你打开一扇窗。2010年,彭海涛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就读于特殊教育学院针灸推拿系,主要学习推拿按摩。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了,但理解能力、听辨能力和记忆力都特别好。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基本上能达到过耳不忘;一本盲文书,经他的手指抚过一两遍,书的内容便烙印于心底。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又来自偏远的山区,所以特别珍惜在高校的学习机会。按摩是个手头活,只有多学多练才能把书本知识融入到实践去中。在北京上学的几年,彭海涛除了上课,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不是练习按摩手法,就是摸索人体穴位模型。人体的每一块骨胳、每一块肌肉、甚至每条经络上的每一个穴位,他都能够清晰辨别并熟稔于心,对于各经络穴位对应疾病的按摩手法更是深耕细作,笃行致远。
按摩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学问。在校期间,彭海涛是班上最用功的人,凡是和中医按摩相关的学科他都有涉猎,阅读中医理论著作,参悟中医、中药的奥妙与精髓,熟练掌握了静功按摩、动功治疗和神灯照射等专业的按摩手法并能自如施用。彭海涛白天学习理论知识,晚上回到宿舍里,他就和同学结伴练习按摩手法,熟悉经络穴位。同学们都说海涛手法轻巧敏捷、轻重有度,是个按摩的好苗子。彭海涛听了特别开心,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盲眼,依稀看见了顺畅的盲道……
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精研细磨,彭海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顺利取得了按摩医师资格证。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彭海涛决定先出去打工,一来可以提高自己的按摩技术,二来可以学习一下经营和管理办法,于是经人介绍来到了外地的一家按摩诊所上班。打工过程中,他充分发挥勤劳肯干、头脑灵活的特点,将大学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深得顾客的好评,也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和同行师傅们的尊重。他每天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还会虚心向师傅们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同时也暗暗关注着老板的经营管理模式,为自己将来开店做好准备。在这里,他交到了很多知心朋友,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不仅按摩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还学会了诸如拔火罐儿、刮痧、足底按摩等传统康复技术,接触到了许多颈椎痛、腰腿痛、风湿痛的患者,了解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与折磨,以及按摩治疗保养带给他们的纾解与安慰,让他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自豪。
上苍虽然无情的夺走了他洞察世界的明眸,却给了他用指尖探索光明的能力,从而收获了注定不平凡的人生。2015年,彭海涛怀揣着创业梦想回到家乡宽甸,与两年前刚毕业时相比,他现在可谓是信心十足。几经考察,在离家不远处的过街楼西街租了一个不大的门面,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盲人按摩院。刚开业的头几天,除了左邻右舍前来坐坐,表示下问候外,根本不见顾客上门。父母都暗暗为他着急上火,但他却不急不躁,他知道开按摩院不像开个小吃部那样开门就有人,特别是像他这种有些技术含量的服务项目,更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他清楚地记得走进来的第一位顾客是一位50多岁、长期使用电脑的公职人员,来时头疼手麻、肩颈僵硬、上肢无力,持物时经常坠落,经医院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建议推拿治疗效果较好。彭海涛了解清楚痛因和痛点后,便开始对症推拿。首先使用叠掌推法,轻轻地按揉颈部两侧缓解患者颈部的僵硬感,然后使用双拇指波形揉拨,解除由于神经根受压迫而导致的肌肉组织疲劳。他手法柔韧,绵中带力,缓急有度,轻重有节,首次按摩就展示出了不同凡响的专业水准,赢得了第一位顾客的满意和信任。以他的圈层和人脉,很快又给介绍来了不少顾客,一传十,十传百,生意便一点点的好起来了。彭海涛知道回头客的重要性,所以对一些重点顾客倍加关爱,如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疾病的患者,都会一一登记入册,详细记录他们的病史、按摩手法,并耐心地向顾客讲解穴位按摩原理。一个盲人,有大学文凭和专业的医师证,本身就被高看一眼,再加上他按摩技术的精湛、娴熟,自然很容易被顾客接受并认可,彭海涛的盲人按摩诊所声名鹊起。能用自己所学的按摩技术,帮助顾客缓解压力、减轻痛苦,感觉着他们满脸愁苦地进来、轻松自如地离开,彭海涛就觉得挺有成就感 ,而这种成就感似乎比赚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值得他全身心地去投入。
2021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宽甸的服务行业生意十分难做,经常处于半停业状态,但彭海涛却并没有因此关店歇业、荒废技艺,而是从线下服务转到线上培训。通过快手、抖音平台、微课堂以及微信群,免费开设知识分享公益课堂,彭海涛将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推拿按摩技术和多年积累的创业经验分享给那些和他一样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收获了不少同业粉丝的追随和支持,同时也给自己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他要带着他们一起奔赴光明。
疫情的影响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冰雪消融,力康按摩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彭海涛依然用自己的指尖探索光明,弹奏属于自己的光阴的故事。
来源:宽甸县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