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强风采

爱芬芳着她的人生

  • 发布时间:2016-03-07

爱芬芳着她的人生


记残疾女强人——王晓红


         有人说她是活雷锋,有人说她是共产党员,有人说她是张海迪。不管怎么说都不过份。她,就是宽甸县博瀚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校长——王晓红。她,是个柔弱的女子,又是一个残疾人。但她却在苦涩的人生中,为家庭、社会和更多的残疾人无私的奉献着。残疾人还去助残,这正是她的可贵之处,高尚之处。凡是熟悉她的人都无不被她的事迹感动着,称她为宽甸县的张海迪。
面对厄运  身残志坚
       还在王晓红如花似玉18岁那年,邻居家的女孩来她家玩,一不小心将带来的香蕉水引燃,着起了大火。这场大火使王晓红失去原来的自我,严重烧伤,面部毁容,全身烧伤面积达50%,在丹东市第一医院植了三次皮,做了很多次的手术才活了下来。其中经历的苦和痛真的无法形容,她多次想自杀。住进丹东第一医院时,她是昏迷不醒的,半月以后才真正的因痛而清醒。醒来第一句话就是跟姐姐说:“给我买几本书吧。”三个月的治疗,无论多痛的换药、结痂、褪痂,她都拿本书读着。实在无法忍受痛苦时,她会咬住书角。即使痛得晕了过去,也舍不得丢下手里的书。爸爸心疼,每一次都强行夺下她手里的书,抱住她说,孩子,疼就哭吧,别强忍着。手术失败时,她也是拿着书,把眼泪洒在书上,书在帮助她减轻痛苦。            
       最痛苦的是,她不知道自己烧伤后变成了什么样子。父母把家里所有的镜子都藏了起来,越是不让她照镜子,她越想知道自己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求母亲给她照镜子,一开始,母亲不给,几个月后,经不住她天天磨叽,母亲实在没辙了,在冬日的一个下午,终于给了她一个小镜子。当她看到自己的模样时,就晕了过去,醒来后就开始绝食,就想着离开人世……
      一天,父亲突然把她过去的照片拿出来,摆在面前说:“你放心,爸爸一定要让你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甚至比原来还漂亮,你原来长得不是像山口百惠吗?爸爸这次就把你变成她的样子。”父亲说完,抱着她失声地痛哭。
      没多久,父亲借了些钱,又卖掉了家里的房子,这才凑齐了去北京治疗的费用。抱着很大的希望在北京一家整形医院住了下来。有一天,她无意中得知,有一个烧伤病人在医院治疗了将近10年也没有恢复时,这使她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但那次,失望之后她却突然醒悟过来:父母为了给她凑钱治伤,受了不少白眼,还把家里的房子卖了,怎么就不能体谅父母呢?她跟父亲说:“爸,我不治了,我要回家!”父亲并不打算放弃,但是父亲拗不过她,最终还是回了家。从北京回来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练字。父亲看到她这样子,常常流泪夸女儿懂事了。她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父母开心,我就开心。爱,让她感动,使她坚强。因为那一年她读懂了父母和亲人为她付出的辛酸和痛苦,懂得了为爱她的人活着,懂得了感恩,没有任何理由轻言死亡。
       她的父亲和姐姐经常给她讲张海迪的故事,用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张海迪的事迹极大的激励了她,使他越来越坚强。
       后来,一个善良而英俊潇洒的他走进了她的生活,他就是她的未来的丈夫,名叫于全,比她大3岁。在她没烧伤之前,他俩就认识。得知从北京回来了,于全经常来家里看她,每次来,都给她带好吃的。他来的次数多了,父亲能感觉出来于全对女儿有好感,可父亲怕她再受到感情的伤害,所以,有一天当于全来她家时,父亲找他单独谈话。
      那天当父亲和于全从屋里走出来时,父亲见到守在门口的她,就把她的手放到了于全的手心里,对他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了,我老了,不能给女儿什么幸福了,后半生就全靠你了”……父亲说完这话,三个人都哭了。
      后来她问父亲,才知道他俩谈话的内容。那天,父亲很直白地问他:“你是不是喜欢我的女儿?你能牵着我女儿的手走一辈子吗?” 他回答说:“在王晓红没烧伤之前,我就对她有好感,喜欢她。王晓红毁容后我亲眼见过,我有心理准备。我心疼她,她太可怜了,我不想让她再痛苦了……我选择她,只想让她快乐,想让她像以前那样快乐地笑着。”
      她也曾怀疑过,“自己怎么能有这么大的福气,会有一个健康帅气的男孩来喜欢自己。但是转念又一想,他找我图什么呢?为了给我治病,家里欠了很多外债,于全早就知道的。再看看我的脸……除了关心爱护我,还会有什么可图吗?”
       1990年10月份,她的父亲因病去世。第二年的春天,于全和她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当时,他26岁,她23岁,上帝把她人生的大门关上了一扇,却又敞开了爱情幸福的另一扇大门。婚后,于全还像以往一样对她好。一年后,他们有了一个自己的儿子,做了母亲之后,也让她多了一份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丑媳妇早晚也要见公婆的,婚后的她一直没有勇气见公婆,在儿子3岁大的时候,她正式去拜见了公婆。之前曾设想过见面后的各种情景,或许尴尬,或许冷漠,但真正见面之后,出乎意料之外,公婆对她都很好,这也很使她感动。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着。


面对家庭   爱心不泯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王晓红的38岁的大姐患胃癌去世了,留下了14岁的女儿。种种原因,她的姐夫没有继续照顾他们的女儿。王晓红深知,一个女孩没了母亲,再失去父爱,那将会怎样。非常善良的丈夫懂得她的心思,对她说:“把外甥女接了过来过,权当多生一个女儿。”她听到丈夫这句话,感动的眼泪哗哗的流。她的姐姐走后,外甥女儿才14岁。转年,她的姐夫在大家的帮助下,重新成立了家庭,接着又生了一个儿子,各种原因吧,让女儿受尽了委曲。无奈之下,她和丈夫把外甥女儿接回家扶养。当时,他们两口子又双双下岗,家庭条件不好,丈夫靠打工养活她和儿子。
她大姐的女儿来的那天,流着眼泪,肿着眼皮,脸抹的象个小花猫一样,可怜兮兮的,她拼住泪水,牵着那双冰冷的小手回到了家。多一个外甥女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一家四口在温暖安静的日子里一起走过人生风雨,她的儿子当时五岁,她经常就跟儿子说:“你姐没有妈妈疼着,没有爸爸爱着,没有弟弟亲着,你一定要对姐姐好,不跟她争东西,不跟她吵嘴,你得让着她,因为你有爸爸妈妈疼着,姐姐什么都没有”。儿子当时很乖,擦拭着妈妈的泪水,用他那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不哭,皓知道疼姐姐,不打姐姐的,好东西给姐姐吃”。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王晓红33岁那年,心脏、脑神经、甲状腺先后出现了问题,不得不住院治疗。治病花的3万多元,都是借来的。于全也因为操劳过度病倒了,他们两人住在一家医院治疗。当时,她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赘,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恨不得一死了之。她的丈夫急了,一边哭一边说:“你看日子都好了,孩子也长大了,那么多苦难我们都挺过来了,一定要好好治病,一定要活下去!治病借的钱,我们一定可以还上的,你要是不治了,我也不治了!咱俩都走了,两个孩子怎么办?”这又深深地打动了她,她在丈夫的鼓励和安慰下,又挺过一关。
       再次经历与病魔斗争使她更加坚强,出院后,重新振作起来。通过刻苦学习,使她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和管理业务。
      2006年,她的一个特别好的女友让她帮她管理学校。开始,她没有勇气接手这个工作的,因为残疾而产生的自卑和懦弱。后来还是朋友的支持和信任,使她鼓足了勇气,在2006年的7月份接手了大唐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管理工作,她从一点一滴学起,工作上遇到困难,就虚心地向同事请教,现在已经胜任了这个岗位。
      这么多年过去了,是丈夫的爱支撑着她走到今天,也是父母、姐妹、兄弟和社会的好心人关心使她在如此艰难的岁月里挺起了脊梁,走出了阴霾,满怀希望地走了下去。


面对社会   大爱无限


       经过严冬的人倍感春天的温暖,经历厄运的人意志特别坚强,经受过别人关爱的人倍感爱的宝贵。
       王晓红就是这样的人,她在厄运和逆境中走过来,在家人和别人的关爱中成长起来,使她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和事业。这使她感到爱是多么重要和珍贵。这种爱可以拯救一个人,使一个人获得重生和幸福。这使她更加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有一句歌词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王晓红从逆境走过来后,成为一个坚强的女性,也造就了她的一个慈善的心。她毅然决然地用她那烧伤不灵活的手开始在博瀚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学习电脑技术,在她的努力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掌握了电脑技术。由于她的学习成绩特别突出,被学校留校当老师,因做老师期间的工作其间很优秀,又被提拔为校长。那时,正是企业转制,工人下岗的高峰期。她看到很多工人失业了,急在心上。她想利用自己所长,免费为下岗职工开展电脑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本领。从2006年开始,近10年来,她开办了木工班、烹饪班、瓦工班、电工班、月嫂班、家政班等20多个班,为下岗职工、残疾人和社会人员培训6000多人,为社会输出了大批技术人员,特别是每个班 培训结束后,义务帮助困难的、有就业愿望的人,找工作无计其数,帮助他们成就再就业的梦想。下岗职工金盈,一直在家闲着没事干,想找工作又苦于没有技术,后来听说博瀚学校培训电脑,就过来学习了2个多月,掌握了熟练的办公软件技术,后来王晓红为她推荐了一家电脑公司,在那儿开始实展自己的才华,她特别感谢王晓红说,如果没有博瀚学校,如果没有你的帮助,现在还是在家打麻将的无业人员,而如今学会了电脑,掌握了技能,找到了好的工作,也找到了做人的价值。还有下岗职工刘虹,只从学会了月嫂专业技术并得到了月嫂证以后,王晓红帮助她按排了工作,每个月能挣到四五千元,非常自足和开心。
       校长王晓红本身就是残疾人,所以,在电脑的培训中她很注重对残疾人的培训,她的做法得到了县残联的大力支持,每次给残疾人培训,县残联的领导亲自参加,出钱出力。还经常为免税企业里的残疾人进行一对一的培训,让残疾人在企业有所作为。凡是她听到看到那个残疾人想学电脑,能走的就请到学校来学,不能走的就上门教,几年来为残疾人提升技能创造了平台。
       在与残疾人的交往中她发现一些残疾人缺乏做人的勇气和信心,她就经常亲自去看他们,与他们在一起,用自己的现身说法来解除他们心灵的障碍,在生活上有需要,就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自己帮助不了的,就去求助县残联或社会爱心人士去帮助。残疾人张辉,是一个特别帅气而且阳光的事业型男士,因为一场车祸,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活下去的勇气,她听说后,就利用晚上时间陪他唠嗑,用自身的经历说服他,好好活下去,生活是有希望的,只要不失去信心和勇气,人生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和风光,张辉看到王晓红这个残疾人能这样阳光地生活、幸福地生活,非常感动,终于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一天,他打电话说:“王姐,在您的鼓励下,我开始做生意养活家了,王姐,我一定要请你吃顿饭,没有你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
       由此使王晓红想到,除了知道的残疾人,还有许多不认识和不知道的残疾人需要关爱和帮助。因此,她想到了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作用。正好中国无障碍促进网需要在宽甸这座小城建一个残疾人无障碍分站,在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在残疾人的推荐下,王晓红做了分站站长。这个残疾人网站刚建起后,开展第一项活动就是为残疾人捐款。刘晓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女子,本来就因为瘫痪生活很困难,后来又患上了肾衰竭,日子更加艰难,生命垂危。王晓红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为她捐款,在新建的残疾人无障碍分站网上募捐,一大批很困难的残疾人和有爱心的人为一个在生命中挣扎的残疾女子捐款,使刘晓得到了及时救治。
王晓红还用她手中的笔,从1984开始文学创作,写一些残疾人情感的散文和诗歌,先后在《婆娑河》、《宽甸县报》、《辽宁职工报》、《鸭绿江晚报》、《华兴时报》[贺兰山]文艺副刊、《满族文学》、《松花湖》、《涓涓》等刊物上发表,现在她成为丹东市作家协会会员。
       她心里一直有个想法,想多为生活在低谷中的残疾人,困难的特殊群体做点公益的事。现在正准备在无障碍网上筹建一个爱心助残团队,让自己后半生的日子过的更加有意义,有价值,让天下所有的残疾人能跟正常人一样参与生活,人人都是平等的,享受一样的爱情和人生,一样的生活和交流,一样的幸福和快乐。 在对待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上,王晓红有着火一样的菩萨心肠。
       她虽然没有高山的伟岸,但她却有高山一样的挺拔高大精神;她虽然没有大海的波涛汹涌,但她却有大海一样的广阔胸怀;她虽然没有健康人的体魄,但她却有着健康人一样的坚强博爱,她是宽甸县的张海迪,是一个可亲可佩可敬的残疾人。

来源:宽甸  王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