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强风采

东港:在磨难中自立自强

  • 发布时间:2015-12-22

       蔡昌斌,今年46岁,家住合隆满族乡合隆村纪家店村民组。他自幼家境贫寒,勉强读完初中,在家种地务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7岁那年,在务工中,右手三根手指头被机器绞掉,经过一年的治疗,右手只保留不健全的大拇指和小拇指。这对他打击实在太大了。他身高一米六九,是个标准的东北小伙,曾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这次事故,不仅将他希望的火焰浇灭,还拉下了外债,家庭和本人担负着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从此,他沦落成为残疾人。
      开始他对这个现实不能接受,整天精神恍惚,无所事事,想破罐子破摔,失去了生活信心。干什么活都不得劲,更谈不上外出打工,只能随父兄在家种地,打个下手,邻居和家人都看出了他的心思,不断地开导、鼓励他,启发他树立生活信心,村党支部领导用张海迪的事迹影响他,乡民政办开导他,并用乡内残疾人事迹教育他,使他逐渐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和照顾。乡内很多残疾人如“王瘸子”搞理发、刘军开发果园,小日子过得很红火,我为什么不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逐渐从失落中走出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周围人的影响下,终于树立了自信心,面对现实,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立志不仅要生活下去,而且要生活的更好。
      打那时起,他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乐观向上,树立了正确的生活态度。种地是把好手,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有时干活把有伤的手磨出血泡,经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战斗,经过几年的奋斗,家里有点积蓄,又外借一部分资金,买了一台四轮拖拉机。除了种地,还在乡内外打工拉运,风里来、雨里去,兢兢业业,生活上有了起色,左邻右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经自己努力,22岁这年,娶了媳妇、成了家、建了房,虽然是一般的房,但凝聚着他的劳动汗水,开始独自承担家务重担,别说心里有多高兴。想想这些年走过的历程,苦辣酸甜交织在一起,她禁不住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决心要经营好这个安乐窝。第二年,儿子呱呱落地,给这个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更给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希望,他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人逢喜事精神爽,干起活来格外有力量,种地、拉运都一帆风顺,日子蒸蒸日上。
       但好景不长,在孩子两周岁时,由于夫妻俩性格不合,妻子与他离婚,尽管他再三挽留,也无济于事,而且儿子归他抚养,妻子净身出户,这在他生活中增添了新的阴影。开始,由于儿子小,只能由母亲照顾,随着母亲年岁渐大,行动不便,他只能当爹、又当娘,还要干活,养家糊口,磨难一步步向他逼来,但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他的意志越来越坚强,看着生龙活虎的儿子,他的决心油然而生,立志要把孩子培养成人,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于是他变卖了四轮车,又凑钱买了一台农用小型翻斗车,成为乡内拉运专业户。尽管拉运市场竞争激烈,但由于他勤恳、服务态度好,加上人们对残疾人的同情和理解,使他的生意常年不断。一天到晚没有闲工夫,孩子上幼儿园、小学时,他每天早晚接送,还要干活、做饭,中午让孩子在学校吃饭,自己在外面吃点方便面、面包等。他的精神支柱就是孩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他的拉运活遍布全乡每一个角落,在乡内小有名气,一晃几年过去了,他儿子终于上了高中,考上了淮北师范大学,现在是大二学生,终于功成名就。儿子在高中和大学读书时,虽得到了政府和好心人的救助,但90%的费用都是他自己解决的,而且他从不向政府诉说困难,靠着自己的力量,一路前行、追求幸福。
      当有人问他,你现在过得怎么样,他说:“我虽然残疾,但赶上好社会,儿子念大学,自己苦点、累点,精神充实,心里高兴。

来源:东港 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