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强风采

路 在 手 上

  • 发布时间:2013-05-21

    人们都说,路在脚下,可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康家堡子村的庞运福的人生之路,却是用两只手走出来的。

      今年69岁的庞运福,早在65年前因患小儿麻痹无钱医治而落下了下肢完全瘫痪的重度残疾。使原本活蹦乱跳的庞运福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只能用两只手代替了腿和脚的功能。      在他8岁的时候,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他也嚷着要去。母亲看着他那对知识的渴望和一再苦苦哀求的目光,无奈之下,只好背着他把他送进了校园。可是,他不仅不能站立,连坐都坐不住,怎么能在教室里读书呢?无奈,母亲只好把他背回了家,回到家里,他大哭、大闹了一场,从此再也未能进过学校的大门。这次,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进入校门。       光明如箭,日月似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就在庞运福15岁那年,白天他父母下地干活,他一个人呆在家里,经常望着窗外的蓝天在想,我已经十五、六岁了,总不能让父母养活一辈子,更不能这样窝窝囊囊地在炕头上度过一生。虽然我的下肢瘫痪,腿脚不能动弹,但是,我的两只手还能动,我一定要用双手挣饭吃,减轻父母的负担和压力,用手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路。       他的这个想法提出后,不少人都劝他:“算了吧,你连走路都得用手拄着小板凳在地上一点点地挪,还想干活挣钱,简直是在做梦!你父母现在还挺硬实,饿不着你,你就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呆着吧!”可是,庞运福天生一股犟脾气,他想好的事,谁说都不行。于是,他托人找到县城里一位小有名气的电焊工,拜他为师,学习焊接技术。由于他天生聪明,加上他学艺刻苦,很快便掌握了电焊技术和要领。不久,他又开始学习修鞋、修车和薄铁加工等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使他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多门手艺,而且还在路边支起了一个修鞋摊,每天挣个元八角的钱,帮助父母贴补家用。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庞运福的修鞋摊支上不久,就被“四人帮”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给“割”掉了。后来,庞运福进了当时公社办的一家综合厂,在那里,他开阔了眼界:车、钳、铆、电焊等各种设备和技术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全套的技术学到手。从此,他每天早来晚走,处处留心别人的操作过程,虚心向师傅们求教和学习。尽管他身患残疾,只有正常人的半个身高,可他那对技术的追求与渴望,却打动了全厂工人们的心。也许是上帝对他的偏爱或是同情,给了他一个“天才”的大脑和因为他对技术的“痴迷”与执著而深深地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使他很快成为了厂里的技术“大拿”并带起了徒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综合厂解体了,庞运福回家后在自己家里的柴草棚里开了一个综合修理部,修车、修鞋、修锁、电焊、薄铁加工等什么活都干。由于他活干的细,质量好,又从不计较价钱,十里八村的老百姓谁家农具坏了、水桶漏了、电磨不转了都来找他帮忙,他不仅热情接待,手到“病”除,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客户还分文不收,搭工、搭料。他的精湛技术和朴实厚道的为人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而且他在对待父母方面也受到了人们的好评。有一年,电视里播放电视连续剧《上海滩》,他的母亲十分爱看,可那时的古楼子乡经常停电,为了能老母亲完整地看到连续剧,庞运福自制了一台小型手摇发电机停电机,他就坐在电视机旁用手摇着机器,母亲坐在炕头上看。母亲去世后,他便和年迈的父亲一起生活,每天,手柱着小板凳为父亲洗衣、做饭。       虽然庞运福的修理部已经干了30多年,但是,由于他收费低或经常免费为乡亲们修这、修那,使他不仅没有攒下钱,而且生活上还十分拮据。房盖漏雨、四壁透风,由于屋里的地面比门前的公路面低30多厘米,每逢下雨时都要把准备好的沙袋堵在门口。       现在,他除了享受镇里“五保户”每个季度发放的700多元钱生活费和免征营业税外,再没有其它任何的待遇和补助。尽管如此,当笔者在采访中问起他时,他却笑着回答:我一个残疾人,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很满足了。这也是托共产党的福和乡里乡亲们的照顾和帮助……       一位下肢完全瘫痪的残疾人,65年来靠双手走出了一条自强、自立的闪光之路,实现着与正常人一样的人生价值和梦想,并且这条路还在他的手上继续延伸…… 来源:宽甸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