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强风采

残疾人创业的领头雁

  • 发布时间:2011-02-23
——记东港市前阳民政塑料厂厂长李瑞恒       李瑞恒,1956年出生于东港市前阳镇,自幼身患小儿麻痹致右下肢残疾。他被誉为是身残志坚的自强楷模,一只敢于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雄鹰,又是一位扶弱助残的慈善家。梅花香自苦寒来       多彩人生忧患始。1978年,李瑞恒因为残疾,被梦寐以求的大学无情的拒之门外。他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眼泪不知流了多少。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父亲,替他擦干眼泪,语重心长地说:“儿啊,男子汉,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只要有志气,不上大学也能成才!父亲朴实的话,让他顿时惊醒: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不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       1983年秋,27岁的李瑞恒当上了一名临时工。他苦练加工技术,很快就成为了技术骨干。84年,丹东市总工会举办了一个塑料工艺培训班,因为下午开课,厂里又不负担学习费用,谁都不愿意去。他主动报名参加了这个培训班,每天下班后坐车去丹东参加学习,第二天起早返回工厂上班。四个月的学习期,花掉了所有积蓄,却换回来了终身受益的技术。他还结交了一批业内人士,为他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上一层楼的阶梯       1985年末,由于管理不善,连年亏损,厂子宣布倒闭。身强力壮的工人都各奔他乡,自谋出路。几十名残疾工人,可是无路可走,苦不堪言。经过前后思量,当时任车间主任的他承包了这个厂房破、设备旧又没有流动资金的工厂,建起了今天这个东港市前阳民政塑料厂。       万事开头难。他的厂长室形同虚设,他还和当工人时一样,每天下车间干活,和工人一起装车、发货。那时的他还没出过远门,再加上走路姿势不雅,一度十分羞于接触生人。可工厂不能坐以待毙。他只好硬着头皮,拖着残疾的身体,四处奔波。受尽刁难,尝遍白眼,也吃了许多闭门羹。一次,一个供销科的女科长,因为不想与残疾人打交道,不敢与他签合同,怕万一违约没法打官司。他只能咬牙放下自尊,心平气和与她商量:合同暂且不签,等他把样品拿来他们再说?于是他又连夜返回工厂,连夜精心地生产出了样品。第二天他就马不停蹄地返回沈阳。他的诚意终于打动了那位女科长。当场就签订了43万元的合同,并表示以后凡用塑料制品,都首选他们厂的。就这样,厂子由小到大,一年一个台阶,设备得到了全部更新,产品也有20多种,长年销往省内各地,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70多万元。扶弱助残铸真情       工厂由穷到富,他始终不能忘记那些与他风雨同舟的工人们,他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现在厂里共有 70名职工,有 26 名不同程度的肢体或智力残疾人。全厂工人月平均工资都在1500元以上,从不拖欠,全部加入三险。       2009年,李瑞恒自筹资金40万元,创办了丹东地区第一家以安置照料重度残疾人和轻度智障残疾人为主的福利型机构---东港市阳光工场。它以民政塑料厂为依托,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现有残疾人12名,主要从事包装、装配等简单的手工劳动。残疾人每月保底工资450元,配备2名服务人员专门照料他们生活,免费提供午餐、专车接送。阳光工场不仅安置残疾人就业,解除残疾人家庭后顾之忧,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瑞恒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几年来,他先后扶持了12户残疾人家庭,投入扶持资金2.5万余元。引导部分残疾人树立信心走致富道路。前阳镇肢体残疾人柳庆海,就在他的引导下成为浪子回头勤劳致富的典型。如今,柳庆海拥有80余亩果园和一栋猪舍,年赢利20多万元,安置3名残疾人就业。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现在李瑞恒的工厂还在稳步发展。2008年又扩建了480平方米的厂房,工厂占地面积达到28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工厂被评为东港农行信得过单位,连续6年被评为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他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东港市先进企业家、前阳镇模范共产党员,2006年荣获“东港市十大杰出残疾人”称号,连续二届当选东港市残联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当选东港市肢残人协会主席,2010年被省残联评为扶持残疾人就业先进集体和个人。 来源:东港 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