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强风采

女儿花,在残奥会开幕式上“无声”绽放

  • 发布时间:2008-09-25

     

2008年北京残奥会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在9月6日举行的残奥会开幕式上,由聋哑人表演的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将成为一大亮点。在这些天使般的舞者之中,就有两位丹东姑娘——曹丽婧和赵明悦。

“虽然排练很辛苦,但我很快乐。参加残奥会开幕式的表演将是我人生的精彩,永恒的荣耀。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为奥运出力,为丹东争光。”——曹丽婧  

凤城通远堡。1991年,曹丽婧呱呱坠地了。她的到来,给这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欢乐。不幸的是,在曹丽婧一周岁时,因病成了一个聋孩子。在当地求遍名医,治疗无效后,爸爸曹喜贺、妈妈孟玉芳又抱着她跑遍了北京多家有名的医院,而一张张诊断书仍然无情地说明,孩子将永远生活在无声世界。

现实是残酷的,但曹丽静的父母没有放弃对女儿的培养。细心的曹喜贺为女儿买来了智力拼图、给她变魔术,“虽然孩子听不见、说不了话,但其他方面和正常人一样。”曹喜贺说。当曹丽婧5岁时,才知道自己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隔着一道无声的高墙。那时,其他同龄人可以用“听声辩人”做游戏,而她只能用泪水化解这种无助。

8岁时,曹丽婧进入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原本以为生活就这样无声无响地继续下去,但是,一次律动课改变了曹丽婧。

聋哑学校的律动课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振颤感受到节奏的变化。当老师将地板上的响鼓踏地咚咚地响时,一种奇怪而自然的有节奏的振动刹那间传遍曹丽婧的全身。这时,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对另一个世界新奇的感知,当别的同学表现出万分高兴的时候,她已经将整个身体匍匐在地板上,深深地投入到那充满幸福的律动之中了。那一刻,她激动、兴奋,眸子闪亮,小脸通红,用手势向老师表示:我——喜——欢。

曹丽婧喜爱舞蹈,她对这种有特别意义的艺术,从心底涌动着无尽的依恋。舞蹈,对于她来说是精神的寄托,是感受这个世界的特定方式,更是重新定位人生的砝码。

可是,聋哑孩子学习舞蹈付出的艰辛,要比正常孩子多出几倍。一个动作,有时要练习上千遍。一个曲子有上百个节拍,要想让舞蹈和这上百个节拍完全合拍惟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一只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在曹丽婧的舞蹈老师鲍芳芳眼里,曹丽婧是个刻苦勤奋的孩子。在学校的排练厅里,别人休息了,她仍然在坚持。腿磕青了,手碰破了,她仍然坚持,力争每个动作都达到要求,表达出肢体语言的寓意。很快,她在艺术的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经常参加各种演出,赢得了很多掌声和奖励。

2007年,在一次残疾人汇演中,曹丽婧以柔美的舞姿及青春、靓丽的形象,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2月,辽宁省残联受中国残联委托挑选推荐聋人舞蹈演员,准备参加残奥会开幕式表演。丹东市残联得知消息后,立即打电话给凤城市残联转告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点名要曹丽婧和另一名同样出色的赵明悦同学到沈阳参加选拔。尽管挑选标准高、要求严,但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现场表现,她们幸运地得以入选。

在沈阳集训的日子,是紧张和忙碌的。6月中旬,她们已经赴北京参加集训排练。那时,她们每天练习到半夜是常事。虽然每天体力消耗大,结束练习后感觉很饿,但曹丽静知道父母赚钱的不易,就忍着饥饿入睡了。如今,17岁的她感到自己正在长大。

第一次离开家乡,为了方便联系,曹丽婧的伯父和姑姑为她买了一部手机。

“孩子这趟出远门,变化挺大。发短信告诉我说:爸爸妈妈,好想你们呀!以前你和爸爸为我操了不少心,为我吃了很多苦,我真的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曹丽婧的妈妈孟玉芳说。几天前,曹丽婧还给妈妈发短信说,虽然排练很辛苦,但我很快乐。参加残奥会开幕式的表演将是我人生的精彩,永恒的荣耀。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为奥运出力,为丹东争光。

能够去首都表演,参加举世瞩目的残奥会,这一切对于明悦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她觉得自己幸运,要以最饱满的热情去展示自己。——赵明悦

翻看赵明悦照片后,感觉用 “百合花”来形容她是最合适的。这是个多么漂亮的孩子!就像一株淡雅的小百合开放在舞台上,美妙轻盈,不可方物。可谁能想到,花朵芬芳背后无声世界里的孤寂和无助……

1988年9月,赵明悦出生于凤城市。在小明悦6个月大的时候,由于药物使用不当致聋。不幸的降临,让父母对孩子所有的期望山崩瓦解,并深深地自责。他们奔走各大医院,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愿放弃。可无论怎样努力,已经回天无力了。

越来越懂事的明悦开始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她睁着大眼睛异常地安静。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把她送到了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那个特别的环境里,她不再感觉自己“特殊”,她喜欢学校,喜欢上学,尤其喜欢给她上律动课的鲍芳芳老师。

在律动课上,鲍老师一直关注这个长相出众、身材纤细的女孩子。她发现这个乖巧的小女孩对舞蹈有着独特的天赋,气质好,动作到位。从此,鲍老师也有意将明悦带入舞蹈殿堂。可是一开始,她们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明悦听不见,和老师的交流就成了最大的障碍。尽管舞蹈动作可以示范,可以模仿,但听不到音乐,舞蹈的韵律感根本体会不到,这就意味着不能将舞蹈的精髓表达出来。鲍老师着急,明悦更着急,练习数日却毫无进展,让她感觉很迷茫。

鲍老师没有气馁,她反复琢磨,研究出新办法。她将舞蹈的内容改成情景情节,像讲故事一样用手语传授。渐渐地,小明悦通过老师的描述和自己的体会理解了其中的内涵。

掌握基本功的辛苦、练舞的枯燥、听不到音乐的困扰,明悦将泪水和汗水无数次地洒在了舞蹈室,她甚至想到过放弃。一路坚持下来,这其中的苦,只有她自己才能体味……

从最简单的动作,到韵律感的深刻理解,再到整个舞蹈感觉达到的最好效果,明悦渐渐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是,因为是特殊人群,小明悦在舞台上总是很不自信。对于舞者来说,这种感觉是可怕的。鲍老师发现后告诉她,表演《千手观音》的舞者和她都是一样的听不见后,明悦十分震惊,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她要向邰丽华学习,像她那样勤奋,那样自信,并坚定信念,不再退缩,要像一直美丽骄傲的天鹅那样优雅起舞。

有了艰苦的付出,定能有美好的收获。后来,明悦表演的作品多次获奖,尤其是独舞《孔雀舞》,获得了辽宁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二等奖,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008年的残奥会,成就了明悦更大的梦想,给她一个世界的大舞台。

残奥会的开闭幕式,需要很多特殊人群的舞蹈表演。但选拔的要求相当严格,全国只要四百多人,丹东市也只有曹丽婧和赵明悦两人入围。

在培训的日子里,由于要求严格,不断地有演员被淘汰,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明悦也力求最好,刻苦地训练,她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在残奥会上留下自己美丽的身影。她还体现了自己曾是班长的特点,细心地关心宿舍同伴的生活。本溪的一个小演员尤其喜欢她这个大姐姐,因为明悦经常帮助她整理生活用品,清晨叫她起床,给了她很多帮助。

能够去首都表演,参加举世瞩目的残奥会,这一切对于明悦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她觉得自己幸运,要以最饱满的热情去展示自己。更为有趣的是,9月6日残奥会开幕式那天正是明悦20岁的生日,不知道这个特殊的巧合是不是预示着这个灵动的女孩和残奥会有着别样的缘分

采访中,明悦的妈妈说,孩子有这样的遭遇是不幸的,可她幸运地遇到那么多疼爱和关心她的人,明悦很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那些好心人。现在,她已经转到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那里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学校有保送上大学的名额。

身残自坚、带着梦想演绎舞蹈的女孩无疑是最美丽的,明悦给自己残缺的人生画出了最美的一笔。我们真心地希望这株“小百合”在岁月长河的大舞台中舞出更绚烂的精彩,更动人的风情。

来源:信息中心   景媛媛  刚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