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强风采

一条腿完成的人生跳远

  • 发布时间:2008-09-23

     

她,只有一条腿却创造了多项奇迹:她是最优秀的残疾人杂技演员;她夺得多项金牌并成为多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田径赛场上,她与假肢运动员同场竞技,夺得金牌;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她取得了该项目第五名的成绩。她是向自己挑战而永远不服输的奋斗者———张海原

群山纠纷、苍苍茫茫的辽东大地上,从不懈怠的人间烟火,在山间河畔、沟沟岔岔里,卑微而坚忍地丰富着自身的内容。

闻名世界的中国北京,因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的举行,更成为全球瞩目的中心。

——2008年9月8日,在辽东凤城市爱阳镇的一个小山村和祖国首都之间,丹东籍北京残奥会运动员张海原优美地划就了一道人生曲线……

大山里坚忍的花

1977年农历六月十二,张海原出生于凤城市爱阳镇。那时,他父亲在地处爱阳镇得凤城顾家煤矿工作,母亲佟娟在商店做营业员。

海原的家四面青山,屋后溪流潺潺。她幼小的生命在这方山水的滋养下,一天比一天茁壮着。冬天来了,5岁时的海原俨然是个大孩子,自己就端着大盆去河里洗衣服。尽管一双稚嫩的小手被冰水冻得通红,可她却刚强地不叫一声疼。那时,聪明好动、活泼勤快的海原,无法想象命运之手随后对她的作弄。

——1983年3月8日,在海原的生命轨迹中是黑色的。那天,6岁的她身穿紫红色的花棉袄、草绿色裤子,像早春里的一只蝴蝶,“飞”进矿里的俱乐部看电影。电影散场已是中午,当小海原蹦蹦达达地往回走时,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戛然中止了她童年缤纷的梦……

一个多月后,从医院出来的海原已经彻底地失去了左腿膝盖以下的部分。

山里孩子的生命像野草一样坚韧。小海原在妈妈“腿还能长出来”的哄骗下,似乎没有多少忧虑。在家一个月后,她就能自己上厕所了。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仍成天在外面上山下河地疯跑着,她就拄着一根小拐棍一蹦一蹦地撵在后面。时间长了,有时她竟忘了自己缺少一条腿,伙伴们能玩的游戏她都能玩,上树、爬墙、下河、登山。即使拄着小拐棍跳皮筋,被皮筋刮倒了,膝盖摔破了,她也从来不哭。

1985年的秋天,海原上学了。第一次期末考试,他就给了妈妈“双百”的安慰。在海原读小学6年级的那个春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山上踏青。看到同学们前护后拥地围着海原,妈妈怕麻烦同学和老师,更怕海原受伤,就不让海原去。那是个令妈妈难忘的情节——春风散淡地吹着,看着同学们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远处的山坡,倔强的海原委屈而孤单地坐在操场上,把妈妈早上给准备的小食品一气儿吃光了……

1989年,海原的父母因为性格不合离婚了。妈妈每个月挣84元,养活她和妹妹,日子很拮据。没办法,佟娟就办了“停薪留职”,在街上开了个小店维持家用。

虽然家里很困难,可妈妈还借钱带她到沈阳的假肢厂装假腿,当妈妈的不想让女儿一生一世拄着拐。在假肢厂,13岁的海原意外地遇到了希贵残疾人杂技团的团长吴宝强,他是来查残疾人资料的。吴宝强发现这孩子身上有一股常人没有的劲头,而且身体条件很好,决定让她进杂技团。

当时,愿意读书的海原有些犹豫。妈妈鼓励她说:“去吧!不行咱就回来,再重读初一。”当母亲的尽管舍不得孩子吃苦,可她知道——对于一个农村残疾孩子来说,这也许是她一生惟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从杂技明星到体育英雄

1991年12月29日晚,沈阳火车头俱乐部。当海原和同伴在台上表演海燕舞时,5分43秒的时间里,竟有16次雷鸣般的掌声。谢幕时,海原已是泪流满面。终于成功了!海原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血和汗都没有白流……

刚走进杂技团,从小就不怕吃苦也不服输的海原,就想闯出一条路,将来让受苦受难的妈妈过上好日子。她发狠地练着,常常是身体多处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可她仍一声不吭地忍着疼痛继续练着。

  根据海原的训练情况,团长认为她能承担起高难的动作,就安排她练海燕舞。海燕舞在台上演出共5分43秒,也就是说,海原得在台上用单腿站立和舞蹈5分43秒。这种和平衡、体力、速度等多项综合能力相关的训练,难度可想而知。凭着坚定的决心、毅力和不服输的劲头,几个月后,海原已经能在6米高的铁架子上翻飞自如了。在演出时,每当人们看到只有一条腿的小姑娘在空中飞舞时,纷纷报以长时间的掌声。从那以后,海原成为众人皆知的杂技明星了。

1995年夏天,为了迎接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大连召开,大连市残联开始招兵买马。偶然得知这个消息后的那天晚上,海原失眠了:就个人来说,自己搞杂技已已经达到了顶峰。自己现在还小,应该有更大的发展。

当团里知道了海原的决定后,教练舍不得她走,并把海原的妈妈调来亲自做女儿的工作。但18岁的海原已经是个有主见的孩子。1995年9月,她义然决然地只身赶赴大连,接受新的挑战。

过去,海原的训练是为了演好杂技,是属于演员的体能训练;现在,要成为一名运动员,训练当然要比过去更苦更累了。脸摔破了、手臂和大腿摔肿了、后腰和后背也都磨破了,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骨膜、膝盖、脚腕、手腕等多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可海原还是忍着疼痛从来不休息一天。

1996年5月10日,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大连开幕。初出茅庐的海原拿到了女子截肢A2级跳远、女子截肢A2级跳高两金牌,两破世界纪录。

那天下午,远在爱阳的海原妈妈佟娟正在小店里忙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公用电话厅里有人喊她。她急忙跑过去,“妈,你猜我的成绩怎样?”女儿在电话里平静地问。“一定挺棒。”佟娟凭当妈妈的自觉说。“拿下!……”海原兴奋地说。听着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佟娟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初,大连市残联决定接受她,条件是在全国运动会上取好成绩就给她落户口并安排工作。现在,海原终于能够安心地看看大连这座美丽的城市,终于能够安心地谛听大海的呼唤了。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海原如愿以偿地收获了爱情。2000年农历十月初十。海原幸福地当上了新娘。她的爱人张军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大连市残联工作,现任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文体科科长。小两口恩爱有加,共同发展。这让佟娟这当妈的由自己女儿“配不上人家”的担心,到如今的彻底放心了。

参与就是快乐,参加就是胜利

  龙源大地自古多俊杰。虽然出身女儿且身有残疾,海原从来巾帼不让须眉。

多少年来,在海原的心中总有一丝遗憾——开始练习田径以来,虽然屡破世界纪录,却无缘夺取世界大赛金牌(F42级别的跳远比赛在雅典残奥会上首次立项),她渴望有机会以自己的实力圆世界金牌梦。

2004年4月初,春光漫漶着充满魅力的大连。当海原得到中国残联让她4月末到上海集训,准备出征本届残奥会的通知时,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抑。她当即把这个消息在第一时间告诉了在辽东山里守望她的妈妈。在临出征雅典之前,母女俩深情地连线。妈妈一遍一遍地鼓励女儿调整好心态,争取好成绩;海原反过来一遍一遍地安慰着妈妈……

“女子F42级(下肢残疾)跳远比赛第一名张海原”。雅典时间2004年 9月 20日晚,当雅典残奥会赛场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打出最新成绩公报时,全场观众发出热烈欢呼。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转眼轮回,残奥会又来了。

2008年以来,由于受使用运动假肢新技术的影响,海原的正式比赛排名一度从去年的世界第二滑落到第五。虽然她在掌握新技术的训练中倾尽全力,不惜流汗甚至流血,但一下子从以往的“张氏跳法”(单腿助跑、踏板接跳远)改成运动假肢的双腿跳法(运用假肢和健肢的配合助跑和踏板再跳远),对一个已经20多年都没正经使用“两条腿”走路的她而言,难度可想而知……

2008年6月,央视奥运频道播出了以海原在雅典残奥会比赛中的成功技术运用做专业分析讲解的专题节目——《跃动的精灵》。节目不仅将她带回4年前的那场决战,同时让她再次重温了那个时刻的辉煌。在那个非常时期,为她重塑自信振奋了精神。

9月8日,北京残奥会田径比赛展开第一个比赛日的争夺。晚上在国家体育场进行的女子跳远F42级别的比赛中,澳大利亚选手克里斯蒂娜·沃尔夫以3米73获得冠军。中国选手张海原以3米44列第五。

赛后,海原接到无数个电话和信息,都是关心她的亲人和朋友。他们的安慰让她感动。她说,虽然今天的成绩不理想,但是我依然以今日为荣——因为我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参与就是快乐,参加就是胜利!

“天气湿热,为什么对手们都不用像我一样在比赛中一遍又一遍地脱掉假肢、擦干汗水呢?运动假肢就好像是她们身体的一部分,能够大胆全力地向前冲跑和跳跃,难道她们不出汗吗?不怕滑吗?”海原对记者说,接下来,她要多拍些其他国家运动假肢的照片,搜集些相关资料,以备将来在运动场上发挥作用。

残奥会仍在进行着。这些天,海原又成为乡亲们关注的对象,海原妈妈佟娟也深感自豪。他们希望当年那个在石桥上一蹦一蹦过河的丫头,走得越远越好;而此刻,故土情深的海原也知道,自己不论走多远,也走不出母亲的牵挂,也走不出家乡父老关注的目光……

来源:信息中心  赵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