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公告

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3-28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06-20

黄薇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自闭症儿童家庭救助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事关残疾孩子一生,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文明和谐,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等不起、慢不得,高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手术能够改进儿童认知、语言及适应能力,有效促进成长发育。

一、准入定点康复机构,加强康复救助水平

“自闭症”,现统称为“孤独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属于精神残疾。丹东市自2019年起,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及部分县(市、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助资金,累计实名制救治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儿童1072人(次)。2019年0-7周岁孤独症儿童可逐年连续在定点康复机构训练,康复训练补助每人每年定额补助1.2万元。同时被认定为贫困的残疾儿童每人每年可给予困难生活补助2万元。自2021年11月起,0-3周岁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补助由原来的1.2万元提升至2.4万元,4-7周岁由原来的1.2万元提升至1.8万元。市财政局每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专项经费纳入部门预算,配合残联认真落实救助资金。

康复训练的定点机构为全国范围内的定点机构,不限定为本地定点机构。为了让更多残疾儿童家庭得到更早、更近、更便利、更安全的优质康复救助服务,2022年丹东市残疾人联合会会同丹东市民政局、丹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制订印发了《丹东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丹残联发〔2022〕62号),通过增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数量,扩大康复服务供给,提高康复服务质量,让更多残疾儿童家庭受益。目前,我市已有9家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均可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对康复训练内容、标准、场地、设备、人员等均有明确要求。为提高康复人员救治能力,市残联定期组织定点康复机构的康复师参加国家、省、市开展的各类康复培训会,不断提升完善康复技术,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有效的救治措施。定点机构康复训练课程包括家长心理干预与家庭康复指导,通过提升患儿家属的康复能力和心理建设,从而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残疾儿童尽快融入社会。

二、成立儿童心理卫生专业

丹东市中心医院妇儿院区于2023年2月24日新增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同时已配备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量表和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院区已开设孤独症康复训练项目。

孤独症儿童筛查方面,国家卫健委于2022年9月下发了《关于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了服务对象,对服务机构和人员技术做出要求。目前,我省《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正在拟制中,待全省规范出台后,我市卫健委将根据规范要求,积极开展筛查工作。目前我市暂不具备开展孤独症初筛、复筛资质。

三、民政救助保障和医疗救助

民政救助保障方面,依据《丹东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办法》,符合条件的重病患者、重残人员(一、二级残疾和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可以通过申请“单人保”的方式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孤独症儿童和成年人如达到保障条件,可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办理“单人保”。另外孤独症家庭如有遭遇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可申请临时救助,由民政部门及时给予救助帮扶。

医疗救助方面,我市2023年1月开始实施《丹东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管理办法》(丹医保发〔2022〕52号),将康复治疗(未成年人)纳入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其中包括孤独症(孤独症倾向)的康复训练项目。康复治疗(未成年人)病种的待遇时限为5年,每年待遇报销限额为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年度支付限额(目前为8万元),报销比例为80%。自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已有13名未成年人享受了康复治疗(未成年人)门诊慢特病待遇。孤独症儿童中经民政部门认定困难身份的,参加丹东市城乡居民医保可以按规定享受全额资助或个人缴费标准的60%资助参保政策,并享受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梯次减负的综合保障。

四、教育保障和成年孤独症患者的救助

我市轻中度孤独症儿童就读于各个普通学校及幼儿园,只有重度和极重度的孤独症儿童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或培智学校,教育部门通过加大与普通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力度,创设融合教育环境,推动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深度融合。

孤独症患者多为精神残疾人,享受精神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可为处于就业年龄段(年满16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持有残疾人证的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残疾人托养服务,可通过寄宿、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等形式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及护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为主,辅之以运动功能训练、职业康复与劳动能力训练等服务。目前,我市现有5家寄宿制托养机构,1家智障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托养服务由市公益助残协会承接。

五、广泛宣传 提高重视

市残联在孤独症日、全国助残日等时间节点与定点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公益助残志愿者共同开展各类助残爱残活动。通过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活动的开展和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积极正向宣传经过康复后正常融入社会生活的残疾儿童,让更多的残儿家属和儿童看到希望,更加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孤独症这一群体,并给与理解、尊重和关爱。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落实好孤独症康复救助的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和康复成效的宣传力度,提高孤独症患儿家属的重视程度。开展患儿家属心理健康会诊、讲座、心态调整科普等一系列改善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的援助,鼓励家属克服困难,重拾希望。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配合,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提升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状况,减轻孤独症家庭的负担,促进孤独症儿童和成年人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丹东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3年6月20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委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