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年帮“轮椅才子”秋收
- 发布时间:2018-10-24
52岁的孙喜江家住振安区楼房镇,因患各类风湿病瘫痪28年,一直靠双亲照顾,因爱好写作,经常在本报刊发原创散文诗,被一些读者称为“轮椅才子”。
截至目前,818义工群的义工们已经帮扶孙喜江5年了。5年前,他们通过本报结识孙喜江,开始以多种方式帮扶他:送轮椅和过冬衣物;打扫卫生、干农活;每年秋季,还会帮他家秋收。10月21日,义工们又一次来到孙喜江家。
简单寒暄后,义工们就向孙喜江家的玉米地走去。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不用孙喜江家人带路,他们就能找到孙喜江家的地。
显然,义工们对这项工作太熟悉了,他们有序分散,动作娴熟地干着,两人一组,有的捆绑,有的搬运,有的戴上事先准备好的手套,将一捆捆玉米秸秆垒成锥形的玉米垛。仅用1个小时,义工们就把散落在地里的玉米秸秆全部垒成垛,之后回到了孙喜江家。
孙喜江母亲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长时间腰疼让她没法直立,满口牙已经掉光。这一年,孙喜江父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孙喜江的母亲是家里惟一能正常行走的人,照顾父子已经力不从心,别说农活,家务活也干不动了。她对义工们说,自己身体不好,希望义工们常来家里,尽可能地帮帮孙喜江。义工们爽快地答应,见孙喜江家院子里收完的玉米棒散落一地,又把将近1500公斤的玉米回收到玉米仓里,然后又清扫了院子。
被爱心温暖的孙喜江很是感动:“义工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来源:丹东新闻网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