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残联资讯
>
要闻关注

手语传递的背后故事

  • 发布时间:2020-02-11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多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丹东市残联与市教育局、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时间采用手语的方式,把预防知识传递给了全市乃至全国的听力残疾人,手语播报者是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孙蕾。如何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迅速把防护知识传递给这些有听力障碍的弱势群体?日前,记者采访了孙蕾老师。她介绍,疫情发生后,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些听不到声音的孩子们,想到了存在听力障碍的这个弱势群体,于是提出,用手语的方式,尽快把防护知识传递给这个特殊群体!

孙蕾作为学校听障教研组的一名青年教师,接到任务后,迅速投身紧张的工作中。虽然在平日都用手语为学生们授课,但是录播手语,她还没有实践过,为了尽快推送这个视频,她连夜上网查资料,下载软件,请教视频制作老师。“我们要尽全力的架好这座沟通的桥梁。”孙蕾表示。

选中手语内容后,她首先要对内容进行反复加工,听障人群对语言的理解是以视觉发生顺序为主,所以需要将有声语言词汇拆开,语序打乱,重新排列组合。同时要兼顾残余听力较好的听障人群,辅以正常语音的标准口型。录制时,有声语言和手势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在各自的语法轨道上平行前进。还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眼神要将这两项的核心情感传递给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录制时,只要有一个感官没有精确的在自己的轨道上行驶,就要重来!一个视频,至少要录制几十遍,常常录着录着,会出现大脑缺氧的状态!尽管如此,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将视频录制完成。视频发布后,得到了广大听障朋友的认可,并被媒体推送,最后在学习强国推出。收到好评后,孙蕾感觉自己的辛苦付出,很有意义,很有价值,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我要尽全力的做好听障群体的‘耳朵’,把信息及时的转译给他们!”孙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