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肢残人走出家门——“8.11”肢残人活动日侧记
- 发布时间:2019-08-15
对健全人来说,旅游或许只是一件拎着包跨出家门、说走就走的事情。但对于残疾人群体,尤其是重度肢体残疾人,他们把旅行当成梦想,把旅行当成奢侈品。在8月11日第十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到来之际,我市33位肢残人士在志愿者帮助下走出家门,完成了一趟难忘的旅途。
据了解,今年“全国肢残人活动日”的主题是“悟初心、记使命、跟党走”。因此,8月9日,市公益助残协会组织所属十余个公益团队的志愿者帮助肢体残疾人到新区观光,欣赏新区新面貌、感受家乡秀美风光的同时,体会来自党的关怀、社会温暖。
当天早晨,在鸭绿江大厦门前,33名残疾人和39名残疾人家属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汇聚,他们乘坐的大客车上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与之相衬的是残疾人快乐的脸庞,整个队伍犹如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因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无法单独上下车,无法单独完成景区游走,无法自由自在地说走就走。但因为有志愿者做他们的左膀右臂后,他们也能和健全人一样,去尽情享受旅途的风景。志愿者全程帮助这些残疾人朋友,每到一处,大家背的背,扛的扛,就为了让肢残人士离美景更近一点。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残疾人来到丹东开埠历史博物馆,在各个展厅内参观,观看了丹东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随后来到新区,参观了新区大桥,感受自己所生活城市的发展变化,动情时,大家一路高唱着红歌,新区江边回荡着他们的歌声。
当天中午,室外温度高达33度,不少残疾人热得满头大汗,志愿者们像家人一样,细心地为他们扇风、擦汗,令很多路人深受感动。
“太感谢了,我这是第一次到新区。”残疾人小刚属于重度肢体残疾,下半身根本使不上力,负责他的几个志愿者,走到哪儿都是连抱带背的上车下车,让他不错过每一处美丽的风景,小刚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现场一句句感谢,一个个拥抱让人感动。公益助残志愿者王荣波今年已经六十多岁,可是他做志愿服务一点也不含糊,他负责的对象是一名体重超重的肢残人士,搬上搬下的辛苦可想而知了,但是他不怕苦不怕累,让这名残疾人头一次领略新区的美丽风光,这位残疾人的父亲握着王荣波的手一个劲的道谢。
当天志愿团队里,还涌现了了两张年轻的面孔,两名丹东二中放假的学生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虽然两个孩子是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可是他们的行动不逊于大人,他们主动帮扶残疾人,热情细心受到众人的好评。
除了现场志愿者,还有一群“隐形”志愿者在活动背后默默奉献,活动到了中午,大家正玩得尽兴时,现场突然驶来一辆车,下来四名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搬下来一箱箱食品和水,一份份暖心的午饭在众人手中传递,再看这几名志愿者,汗水已湿透他们的后背,而安排妥当后又去工作了,甚至都没留下一张合影,他们就是市公益助残协会会长李刚带领的后勤志愿服务队,大家游玩的尽心,作为活动的策划者,必须事事考虑周全,李刚会长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布置这次活动的路程安排,细心安排大家的食品和出行的车辆,并一直关注天气预报,事无巨细,考虑周到。
“我们想让每个肢残残疾人都能走出家门,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市公益助残协会副会长花建国告诉记者,重度肢体残疾人只能依靠轮椅出行,但他们依然有一颗期盼走出去的心,他们有着比常人更迫切走出家门的需求。近些年,市公益助残协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推进志愿活动,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拥抱阳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让重度残疾人走出家门,也是小康社会一个目标。”
记者 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