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残联资讯
>
要闻关注

引入集体经济 助力残疾人脱贫

  • 发布时间:2018-07-02

6月29日,市残联载着满满一车新购买的猪仔,来到宽甸永甸镇军民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村民们早早就等候在此。车刚一停稳,66头猪仔便被人们抓进猪栏,欢呼雀跃地奔向栏内的玉米秸秆,争相啃咬起来。

2016年,市残联扶持该村建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33户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成了合作社股东。通过科学养殖,全村产业脱贫成效显著。为了稳定脱贫成果,当天市残联再次向军民村养殖合作社投放66头猪仔。

宽甸永甸镇军民村有6个村民组,370户1210人。由于土地林地面积少,缺少致富门路,且大部分为老弱病残,人均收入较低,是重点包扶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35人。

从2016年起,市残联与新柳集团、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重点包扶军民村。市残联经过梳理了解到,70户建档立卡户中有22户为贫困残疾人,大部分无劳动能力,失去“造血功能”,输送传统的种植、养殖项目难以扶持其脱贫致富。

于是,市残联确定成立军民村扶贫养殖合作社,争取到市财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合作社养殖场建设资金;市残联拨付农村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9.9万元,用于33户贫困残疾人每户以3000元标准入股。2016年年底养殖场建成,占地5.5亩,设有养猪、养牛、养鸭禽舍,由村集体负责经营。2017年3月,市残联投放66头仔猪,每头800元,折合人民币5.28万元,同时委托宽甸满族自治县残联投放4头种猪。

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殖场现存栏种猪、育肥猪、猪仔40多头,加上此次投放的猪仔,存栏量达到110余头。

据介绍,贫困残疾人中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成了合作社股东,村里还雇了其中几人在养殖场打工,村里还对另一部分具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发放了猪仔、种猪。2017年底,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7万余元,贫困户拿到了现金、猪仔和猪肉等红利。

67岁的村民张凤琴患肢体三级残疾,一直靠低保金生活。虽然她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但缺少资金购买种猪。2017年,合作社分给她一头种猪,按照合同规定,她定期向合作社上交一定比例的猪仔,余下的猪仔由她自行出售。如今,张凤琴依靠勤劳和养殖技术,已实现脱贫。

直接发放扶贫资金给贫困户,只能解一时之急,还使得少数贫困户产生依赖思想。而通过贫困户入股,让贫困户有了“造血因子”,实现了贫困户脱贫和集体经济壮大的双赢局面。市残联有关人员介绍,农村扶贫专项资金是用于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专项资金,2016年人均投入上限为3000元,直接投入是其优点,但缺点是资金量少,项目选择受限制,此举拓宽了扶贫思路。为了保障农村扶贫专项资金和残疾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保障合作社规范经营的监管力度,在入股合同中添加了保障残疾人利益条款,扶贫专项资金保本免赔。各项资金经镇财政拨付,由其统一监管审计,以此来保证脱贫致富有成效。市残联计划通过2年的实物投放,在今年年底使军民村70户贫困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合作社通过种猪自身繁殖,2019年预计实现全面自产自销。

    来源:丹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