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残联资讯
>
要闻关注

用双手传递无声的爱

  • 发布时间:2018-06-27

5月31日,市残联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在会议进行时,大会主席台左侧的一名手语翻译,灵巧的双手一直在胸前不停地变换各种动作,将大会内容即时翻译传递给现场听障人士,以保证听障代表都能“听得懂”。

她就是孙蕾,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2005年她从辽宁省特殊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市特殊教育学校担任班主任。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学校聋哑孩子来自四面八方,残疾状况也各不相同,一个简单的字母或生字、一句平常的问候语,往往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她所带班级大多数学生住校,这些学生的生活琐事也都由她打理,给学生过生日、买生活用品、带去医院看病,成了家常便饭。真心换来真心,一个个“折翼天使”深深地喜爱上这位活泼又严厉的“老师妈妈”。

聋哑儿童大多自卑敏感,对待他们不能严肃训斥,她就面带微笑地循循善诱。有的聋生刚进学校时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手语,孙蕾就每天耐心地引导。乐乐是一个患有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小男孩,刚入校的时候他只有三岁。虽然刚做了人工耳蜗手术,可是他还不会说话。为了让乐乐能够发音,孙蕾用最原始的动作去模仿教学。一次,在教他说“妈妈”时,为了发好鼻音“m”,孙蕾将乐乐小手放在自己鼻子的一侧,让他感受气流通过鼻子的振动,又让他摸摸自己的脖子,感受声带的振动,她还把小猫头饰戴在自己头上,和他一起模仿小猫的叫声,并指了指他的妈妈,教他说“妈妈”。乐乐每天几百遍的练习,终于有一天,喊出了他人生第一句“妈妈”,乐乐的妈妈高声地回应着儿子,当场泣不成声,因为她盼望这一刻实在太久了。

在去年举行的辽宁省“弘扬中华传统 传播志愿精神”中华传统礼仪手语大赛上,孙蕾用手语演绎的《倾听花开的声音》,就真实还原了这个故事,现场的评委和观众都被感动了,最终她取得了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并被辽宁省图书馆聘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手语传播大使”。

孙蕾还在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手语促读,让聋生的语文课堂声情并茂”,教学效果显著。2016年,她代表丹东地区参加辽宁省聋教育教师技能大赛,总成绩列全省第一。在2017年辽宁省特殊教育“走近教师,走进课堂”教学实践行活动中,她又应邀为全省特殊教育教师代表上了一堂现场观摩课。

去年,孙蕾开始兼任自闭症班的社会交往课。与聋生不同,自闭症孩子拒绝他人的关心接触、拒绝说话,在课堂上会有很多刻板行为,如摇头、摆手、哭泣、尖叫,甚至打老师,孙蕾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钻研教法,以增强教学的游戏性、活泼性、趣味性,培养和锻炼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为了让重度残疾儿童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孙蕾还加入了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队伍。

工作之余,孙蕾也不闲着,她经常利用节假日去图书馆、银行做手语公益讲座,或是为一些听障人士参加活动做翻译,她还在丹东广播电视台的一档节目里担任手语翻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手语,让听障残疾人可以无障碍阅读、无障碍沟通、无障碍了解时事,更好地融入社会,她也因此被聘为辽宁省“手语传播大使”。前不久,她还荣获了丹东“五一劳动奖章”。

孙蕾说,关爱聋人应从交流开始,用心交流要从手语开始。每当看到社会上对手语的推广,她就感到很欣慰,也希望自己能为构建聋听无障碍交流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来源:丹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