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残联资讯
>
要闻关注

曲畅 :孩子们能健康成长是我的骄傲

  • 发布时间:2018-05-18

5月15日上午9点,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间教室里,曲畅正带领孩子们做口舌操。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课堂上的曲畅始终面带笑意,并一直温柔地给予孩子们鼓励和赞扬。

27岁的曲畅是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智力儿童康复彩虹班的班主任,负责教授幼儿基础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辅助培养幼儿独立生活和与社会交往沟通的能力。

“作为一名康复教师,真心、耐心和细心是非常重要的。”曲畅说,来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年龄都非常小,可以说除了家里,康复中心是这些孩子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在日常的康复训练中,康复教师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和亲人。只有让孩子喜欢和信任自己,他们才会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才能将康复训练的效果最大化。

曲畅回忆,有一名男孩刚来到康复中心时,由于对陌生环境感到恐惧和不适,整日不停地哭闹,无法正常进行康复训练。于是,曲畅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上课时,曲畅尽可能地陪在孩子身边,安抚他紧张的情绪;下课后,曲畅就与孩子一起做游戏,交流互动。时间久了,这名孩子终于从心里接纳了曲畅,使康复训练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曲畅还经常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各类大型专业培训活动,并为市、区智力残疾儿童及家长开展专业的康复培训工作。曲畅说,有一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长期到中心参与康复训练,时间一长,与其他孩子的差距就拉大了,为了不让这样的孩子落下训练,她会为孩子做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指导家长如何在家里开展有效的康复训练。曲畅还定期对孩子评估、回访,及时对康复训练方案进行调整。有一些孩子的身体存在障碍,曲畅就对他们开展家庭指导,定期到幼儿家中,跟踪幼儿的康复情况。

曲畅说,曾有一名患有智力残疾的男孩,白天在康复中心学习效果很好,但对孩子进行评估时发现,孩子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有了明显的退步。为了找到问题的原因,曲畅主动找到孩子的家长,让其每天晚上给孩子在家做训练时,通过微信把孩子的表现发给她。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后,曲畅的手机从不离身,时刻注意家长发来的动态。经过半个月的观察,曲畅发现,孩子之所以进步缓慢,是因为在家里训练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宽松所致。于是,她再次与家长沟通,及时调整训练方法,使孩子在家里也能得到有效训练。

“有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就可以去幼儿园和正常的小朋友进行康复融合了。”对曲畅而言,孩子进步是她最为开心的事。考虑到孩子在融合期自己无法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曲畅还建立了康复中心、幼儿园、家庭的三方沟通渠道,由幼儿园和家长向中心老师回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便及时为孩子们的康复训练作出正确的规划和调整。曲畅说,看着有残缺的孩子们能够在自己的帮助下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康复教师感到很自豪,这也是她从事康复工作的意义和目标。

来源:丹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