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残联资讯
>
要闻关注

筑起折翼天使的康复路——探访市残联康复门诊部

  • 发布时间:2018-05-09

脑瘫患儿在康复老师的辅助下爬行

宽敞明亮的房间里铺满了彩色的软垫子,摆放着各种游戏器材。穿着统一衣服的老师们在指导孩子们做训练,做游戏,房间里不时传出孩子的欢笑声。

这样一个看似儿童游乐场的地方,实际上是残联康复门诊部,是我市唯一一家儿童脑瘫康复机构。我市脑瘫儿童的康复起始于2014年,但由于场地受限,难以开展有效和针对性的训练。2017年4月,市残联改建的600平方米康复场地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训练环境。一年过去了,孩子们的康复效果怎样?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坚持住,对,就这样,真棒!”上午9点,在悬吊训练室里,男孩乐乐的双腿固定在悬吊装置上,正在老师的指令下做着动作。

康复老师介绍,这是脑瘫儿童滑轨悬吊训练系统,我市是全省第一个引进该类系统的地市级城市。由于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各种姿势异常,通过悬吊的无重和不稳定的锻炼机制来降低肌张力,缓解全身痉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通路重建。同时,由于处于不平稳状态运动,增加了趣味性,能将孩子主动运动的潜能激发出来,增强治疗效果。

一旁帮着乐乐做训练的奶奶说,以前乐乐由家人扶着行走都要摔倒,通过几个月的各种训练,乐乐进步很快,腿部力量也增强了,可以自己慢慢试着走路了。

在训练教室里,两名孩子正在钻彩虹筒,老师在一旁发出指令,不时鼓掌喝彩。老师们说,爬行看似简单,但脑瘫患儿却缺乏这样的能力,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用游戏来加强娱乐性,让孩子们有竞争体验,以增加交往的能力。

两岁的毛毛正由两名老师分别把着他的手和腿,帮助其向前爬行。这是被动地让毛毛掌握爬行的要领。

随后,4名康复老师针对4名脑瘫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训练:患有偏瘫的女孩玲玲在做训练时,总不自觉的使用正常的那只手,老师不厌其烦地在一旁纠正;毛毛坐到了弹力球上,手里横握着木棍,由老师抱住腰腹,奶奶站着握住木棍向上牵引。

“捏紧,用力扔。”乐乐正在进行扔球的手功能训练。乐乐用力握紧球,吃力地扔出去,虽然没扔出多远,但一旁的康复老师却鼓掌叫好,一旁的奶奶竟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使劲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原来,这个简单的动作,乐乐在老师的反复指导下用了一个月才学会。起初,他刚举起手球就掉在了身后,就是不能将球扔出去。漫长的康复过程中每前进一小步,对于家长来说,都是惊喜和希望。

媛媛在老师的帮助下矫正腿部姿势,整个过程疼痛不已,但她却笑着向记者问好。记者问她疼不疼,她认真地答道:“疼,但我不哭,我哭了妈妈也要哭了。”

“家里有个脑瘫患儿,这辈子的生活就被改变了,整日盘算着如何赚医药费,去哪给孩子看病,一家子都围着小孩转。”媛媛的妈妈看着懂事的女儿说,孩子刚一出生时,模样乖巧可爱,受到全家人的宠爱,但现实不遂人愿,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手脚总是像刚出生时那样,软弱无力,无法站立行走。经检查,被确诊为脑瘫。因此前我市还没开展康复训练,去省内其他的康复机构不仅花费多,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因此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康复期。

去年,得知我市为0-6岁孤独症、脑瘫等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服务,媛媛妈妈立即从东港赶来报名。一年多来,她每天背着女儿从东港坐公交车来进行康复训练。媛媛很懂事,知道妈妈的辛苦,每次训练再累再苦都不吭声,女儿一天天的进步让母亲很欣慰。“经过改造扩建,康复门诊部增加了很多器械和康复项目,康复内容更丰富了。有政府的救助和老师的悉心照料,我们一家子又有希望了!”

毛毛的爸爸说,“我们每天早上六点开车从宽甸赶来,虽然路途远,但一周五次从未间断,因为这里的老师对毛毛是真的好,用心在教,在他们的鼓励下,我也学会了怎样与孩子一起游戏做康复训练,孩子原本只能趴着,现在会翻身并能坐起来了,我们很知足。”

记者发现,训练中脑瘫儿童不能完全领会指令,康复老师只能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孩子们“习惯性”走神,老师们就拿玩具把孩子的注意力一点一点拉回来。这样拉锯式的训练,有时家长都沉不住气了,忍不住呵斥几句,康复老师却耐心地一点点安慰鼓励孩子,甚至还自己买来玩具和食物给孩子们做奖品。

康复老师帮助脑瘫患儿做悬吊训练

“脑瘫患儿和家长都不容易,尤其是一些单亲家庭,他们太需要帮助了。我们每个老师都希望能通过努力,让患儿得到更好的康复,也鼓励患儿家长不放弃、不抛弃。”康复老师薛丹凤说。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脑瘫患儿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多家庭因为给孩子治病而致贫,实在借不到钱了,就只能暂时放弃治疗,举家外出打工筹钱再为孩子治病。很多脑瘫患儿因为昂贵的治疗费用,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我市开展免费康复训练后,已接收了31名脑瘫患儿。目前,经过早期干预和合理康复,部分脑瘫患儿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有多名儿童已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为他们未来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今年以来,康复门诊投入5万元采购了一批感统训练设施,极大地丰富了感统训练的多样性。并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儿童病志,涵盖医疗、康复、教育等多方面范畴,从评估患儿的徒手肌力开始,分别进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反射、姿势、移动、实物操作等方面评估,实现了粗大运动、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和社会交往六大领域的功能和能力评定。经过系统评估,患儿的缺陷更清晰明了,给康复师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提供了有力依据。

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康复门诊部老师们还走入社区开展培训讲座,为患儿免费安装矫形器、助行器、儿童轮椅、站立架等。“国家面向贫困家庭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是国家在尽最大努力来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们要尽一切力量,把钱用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来源:丹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