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残联资讯
>
要闻关注

沐浴阳光走进新时代

  • 发布时间:2017-12-25


“我女儿的脑瘫康复训练没花一分钱。”“我安装了假肢,能重新站起来了。”“无障碍改造真是好,让我一个人生活也能自理了。”“通过培训,我找到了工作,有了展示人生价值的舞台。”……这一句句朴实的感激话语,见证了我市残联工作所付出的努力。

残疾人是特殊群体,也是特别需要关爱和扶助的弱势群体。在我市,“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誓言正付诸行动。一次次扶残助残行动的深入开展,一个个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的陆续出台,不断提升着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扶贫:脱贫路上扶一把

宽甸永甸镇军民村村民魏老汉65岁了,是村里的残疾人贫困户。离婚加之孩子常年在外,他独自生活,平时靠打零工生活。今年,他不仅在市残联帮助建成的养殖合作社找了份清理猪粪的工作,还通过扶贫资金入股成了合作社股东。现在,他每天有60元收入,到了年底还坐享分红收益,这是他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

2016年起,市残联与新柳集团、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重点包扶军民村。市残联先是为贫困户筹集了近7500元慰问金,之后考虑到大榛子树具有对种植管理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收入高的特点,委托宽甸残联投入3.6万余元,为村里26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偿提供榛子树苗5200棵,每户200棵。

今年,考虑到村里很多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并不适合传统的养殖种植,市残联帮助成立畜禽养殖合作社,协调争取市财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50万元,全部用于养殖场建设。市残联拨付农村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9.9万元,为33户残疾人贫困户以每户3000元标准入股,按收益发放现金分红。今年3月,市残联又花费5万余元投放仔猪66头,目前已出栏生猪40头,创收10余万元。

扶持、带动残疾人脱贫增收,依规使用扶贫专项资金。市残联还扶持凤城、宽甸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222户,发展以大榛子、板栗等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殖家禽家畜为主的养殖业,促进了贫困残疾人生产增收,脱贫致富。

今年,我市“阳光家园计划”项目补助资金共计48.6万元,为不少于324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结合我市实际,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和低保精神残疾人托养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执行,通过与当地村卫生所和有资质的精神病医院签约,每月医生上门4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康复,实现居家托养和签约医生相结合。

同时,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为东港、凤城、宽甸、振安区的51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了养猪和蓝莓、软枣猕猴桃、庭院蔬菜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900户。

仅一年时间,有2095户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实现脱贫。目前,我市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为3731户,市残联现正依据扶贫办提供的最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名单,逐一落实包扶单位、包扶项目,确保2020年彻底脱贫。

康复:插上翅膀助翱翔

前不久,宽甸天华康复医院、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学校的123名智力残疾孩子和孤独症孩子,收到了防走失定位腕表。防走失定位腕表集手表和电话的功能为一体,更有GPS追踪定位功能。家长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软件,就能准确地掌握孩子的行踪和位置。

一位老师说,前段时间有个孤独症孩子在学校里“一个转身的工夫”就不见了,家长和老师都急坏了。有了防走失定位腕表,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人了。

今年,市残联除采购精神智力类辅具——防走失定位腕表500只外,还采购了肢体类辅具,包括功能轮椅100台、四轮助行器100台、洗浴坐便两用椅300个,主要适配给下肢功能障碍的残疾人。截至目前,2017年度市本级配套辅具任务已圆满完成,1000件辅具已采购完毕并下发至各县(市)区,按照前期的筛查名单陆续适配至残疾人手中。

全市各级残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开展0-6岁听力、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工作,整合社会的残疾人康复资源,多渠道开展了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工作。目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特殊教育学校、宽甸天华康复医院、东港市童盈心理健康培训班等机构开展了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工作,各类在训残疾儿童150余人。

今年年初,残联康复门诊部正式迁址挂牌,成为我市唯一一家儿童脑瘫康复机构。同时引进脑瘫儿童滑轨悬吊训练系统,成为我省第一个引进该类系统的地市级康复中心。此外,我市继续开展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住院工作,对关锁精神病患者进行普查,优先对关锁患者实施免费住院。为365名患者免费投放药品,标准为每人每年550元。

就业:铺就幸福致富路

“茶艺表演因其特点不需要说话,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这对我们听障孩子来说能弱化劣势,拓展了今后的就业渠道。而且在以后的培训课程里,我们还可以为更多的听障残疾人提供辅助教学。”听障残疾人姜晓丽通过手语老师告诉记者。

在2017年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辽宁选拔赛暨辽宁省首届茶艺技能大赛中,我市的听力残疾选手姜晓丽、于欣颖分别获得残疾人个人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并最终入选辽宁代表团参加了2017年“宜生到家杯”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最终分别获得第14名、15名的好成绩。

今年以来,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市残联开展更有针对性、高端性和人性化、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举办了电子商务、烹饪等培训,共培训各类残疾人1564人次,其中新增培训1017人,对283名有培训需求的就业年龄段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了精准培训。通过培训,不少残疾人已将所学技能用于自主创业中。

今年助残日当天,市残联还组织优秀盲人按摩师代表在新安步行街开展按摩机构宣传和义诊活动。现场发放“丹东市盲人按摩机构分布图”,以便有需求的市民前往就近的盲人按摩机构进行按摩,促进盲人群体稳定就业。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4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残疾人就业工作。助残日和就业促进日期间,市残联对1122户残疾人进行实物投放,总价值58.7万元;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大力宣传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履行告知义务,发布年审公告,共年审196家企业,安置1074名残疾人就业;开展残疾学生及父母双残(单亲残)家庭子女助学工作。今年,我市共有62名残疾学生及父母双残(单亲残)家庭子女考入高中(中专),77名考入大学(本专科)和研究生,发放助学资金29.3万元。

丹东日报 记者 包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