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强风采

让生活荡起彩色的风帆

  • 发布时间:2008-01-21

孙承,一个和普通人一样的名字,却经历了正常人都难已承受的艰辛和磨难。

(一)

38年前,孙承出生于宽甸县双山子镇双山子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在他2岁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腿变成了终生残疾。然而,身残的小孙承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却丝毫不亚于其他同龄的孩子。无奈整个小学阶段,孙承都是伏在父母的背上,日复一日。待到该读初中了,由于体重的增加,道路的遥远,父母只好请人为他做了一副拐杖。靠着这对拐杖,孙承又一步一趋地读完了初中,这时的他已经18岁了。家里再无经济能力支持他继续读书了,孙承只能回到家里干起了农活。

孙承很了解家里的处境。那时他就想:“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改变家里的贫困面貌,让全家人过上个好日子。”每天他都拖着那条残疾的左腿和正常人一样下地种田,上山打柴,家务活样样都干,不忙的时候就上山搞点副业,什么捡柴禾、打山货、挖药材,只要是山上的东西能拿回来卖钱的,他什么都做过,由于腿的缺欠,在立陡立陡的山上不知滚落下来多少次,可他并没有被困难所屈服,每次跌倒,他都不顾伤痛,爬起来再上。靠着这样辛勤地劳作,几年工夫,这位仅仅20出头的残疾小伙子真的使家里的生活状况有了好转,他的这种精神折服了很多了解他的人,同时也感动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刘姑娘。28岁那年的秋天,孙承和这位新人在这宁静的山村喜结良缘。

婚是结了,家亦成了。不过,孙承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祖母、父母的日渐衰老,使孙承有一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而更为甚者,结婚第二年妻子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六口之家就凭他一个残疾人,无论生活压力还是精神压力都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

(二)

1998年3月,老祖母有病,送到医院检查,需要住院治疗,医生说需要挺多的钱,孙承二话没说,无论多少钱也要给老人的病治好,哪怕是倾家当产。就这样孙承把家里这几年积攒的一点钱全部拿出来还没够,只好又到亲戚邻居家借了两千多元。老人的病是治好了,孙承也变得瘦弱了,妻子也憔悴了,母亲更是满脸的愁容。孙承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徘徊了、迷惘了,伤感交加。就在这时候镇政府领导来到他的家中,对他宣传党的政策和怎样致富的一些门路,激起了孙承强烈的上进心。

1999年2月,孙承在镇生产经营部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搞起了养殖业。一开始没资金投入,就东借点西凑点钱,到集市上买了一头母牛和五头仔猪,镇领导给他送来一些关于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科学书籍,还从银行给他贷了一些款。孙承看到这些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感,真的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生活的信心更加十足。从那时起,孙承白天劳作,晚上学习科学养殖知识。凭着一股韧劲和钻劲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便掌握了一套科学方法,对牲畜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孙承和妻子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管理下,小仔猪不到半年时间,各个膘肥体壮,每头达到了200斤以上,没到年底5头猪全部卖掉,一下子把借的钱和贷的款都还清了。剩下就是这头母牛了,母牛也增脸,到年底下了一头小牛犊子。转过年,孙承又到集市上买回一头母牛和几头仔猪,就这样辛辛苦苦地干了几年,由过去的一头牛现在已发展成八九头了,真所谓是六畜兴旺、肥猪满圈的新景象。这下,孙承的心里美滋滋、乐融融的,那种幸福和喜悦始终挂在脸上。

但孙承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时时在想:“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是有很多路通向致富的大门,只要你敢于去拼搏,敢于去实践,财富就会离你身边不远。”孙承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

2002年的春天,孙承知道县里要建一个葡萄酒厂,一定需要大量的山葡萄,脑子一转,问身边的妻子:“如果我们发展几亩地山葡萄栽培,日后的市场前景一定十分乐观,我们来个养殖、种植一同发展,搞多种经营。”“夫唱妇随,我听你的。”妻子说。3月16日,孙承带着希望来城里的酒厂,找到有关领导,把他的想法说了,这位领导一拍大腿说:“好,我们正要找这样的合作伙伴,没问题,我马上派人和你签一份产销合同书。”

第二天,孙承带着合同书,满怀信心地回到了家,与全家人一说,全家人简直高兴得不得了,尤其是妻子。于是便筹集资金买回来400多棵山葡萄苗,搞起了葡萄园。可是,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话一点没错。孙承把葡萄栽上之后,苗是成活了,可没过多久,就有三分之一的苗在变黄,在枯萎,急得孙承心里就像着了火似的,也不知从哪入手,才能把它们拯救过来。正在这节骨眼儿上,镇领导得知情况之后,与县农科所取得了联系,请来了有关专家,一边传授技术、经验,一边治理幼苗,几天工夫,就使这些小生命又恢复了生机。农科所的人走时,给孙承留下几本关于怎样栽培葡萄、管理、防治病虫害的一些科学书籍,一有空闲,孙承就捧起研究,学到了知识再到葡萄园里做实验,不久,就对葡萄的生长、管理、防治有了一定的经验。葡萄一个星期要给它打遍农药做为预防,必要时三天就一遍药,本来走路就很不方便的孙承,再背着三四十斤重的喷雾器,在葡萄园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也不知摔倒过多少回,流下多少汗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好几次要替换干一会儿,孙承总是说:“不用,能坚持,你把孩子看好,家里那摊子做好就行了,我苦点、累点没关系……。”

真的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的葡萄就长出了一米多高,次年就开花结果了,当孙承和妻子在葡萄园里摘这一串串像珍珠般的葡萄时,那心里就甭提多高兴了。摘下的葡萄换成了钱,扣除投资本钱,竟剩两千多元。

(四)

2004年,孙承又租了几亩地,想再发展点绿化苗木和中药材,为了省些资金,孙承和妻子一同上大山挖一些野生药材,有沙参、贝母、五味子、龙胆草等等,回家后栽培到苗木地里。不过,大山上生长惯了的药材,一下子挪到大地上,有些还是不适应的。孙承就到书店买回一些怎样栽培药材的书,一边看书学知识,一边实验,终于弄明白它们的生长习性。经过两年多的繁殖,由原来的几池现发展为十几池。绿化苗木在孙承的用心管理下,一天比一天长壮、长高、长大。周围的村民都说,这个孙承真是个能人。

2005年春节刚过,孙承就拄着双拐到县里、市里的绿化部门和药材市场找销路,可道路好走,销路难找。在外面转了三四天也没拿回一个订单,好在对方把孙承的地址姓名留下了。孙承回到家,心情显得有些沉重,他睡不好、吃不香,一个劲地琢磨、也没想出个好法子。这事又被镇领导知道了,对孙承说:“不要太悲观失落么,我们再帮你联系联系。”没过多久,树苗真的卖出去了,孙承手里拿着卖树苗的钱,心里激动得不知说什么,直看到眼里闪动着泪花。又过一段时间,那些药材商贩也找到孙承,与孙承签订了购买合同。夫妻俩一下就把地里的药材挖出了一大半卖了。镇领导看到小俩口那得意的样子,便和孙承开了一句玩笑:“这几年赚了不少钱,红瓦房也盖上了,你腿脚又不方便,就不要再干了。”孙承听完,便说:“那不成,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呢,明年春季,把我家的房前屋后的所有土地上都准备栽上果树,真正达到那种春色满园关不住,硕果累累挂满树。”“太好了,太好了,到时候我就变成孙悟空,在这花果山上飞来飞去。”身边站着他的儿子笑哈哈地说。

孙承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家中的小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在孙承的带动下,有很多村民也走上了致富道路,面对满园硕果,满院鸡鸭猪等,孙承由衷地说是党的政策好,是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才有我的今天,才有我们老百姓的今天。

来源:信息中心   王世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