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强风采

无声世界自强曲

  • 发布时间:2008-01-16

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滨海城市大连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旅游者,丹东一个名叫张列红的聋哑人,带着39名聋哑人游大连。知道这事儿的人都说张列红真了不起,成功地组织这样的活动真是不可思议。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张列红。

张列红1972年参加工作,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一个放在哪个岗位上都让领导放心的好工人,她也是我市聋哑人中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之一。

       1998年,张列红离开了工作26年的汽车工具厂,下岗回到家里。紧接着,丈夫也下岗了,孩子还在读书,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今后的生活怎么办?靠父母和亲戚朋友,张列红说那是“寄生虫”;靠政府救济,张列红说那是“没出息”。一向要强的张列红,和丈夫商量说:“咱下岗了,不能等不能靠,要积极主动寻找新的谋生道路。”于是,那段时间她成天四处转悠,看人家都在做什么生意,看哪一行适合自己。最后,她决定编织毛衣。

学习编织技术,对于健全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于聋哑人来说,就是个挺困难的事儿。在编织技术培训班上,张列红听不见,只能靠眼睛看老师口型,翻着书靠悟性去琢磨。回到家里,她找来旧毛线,织了改,改了织,反复练习,经常练习到深更半夜,练得腰酸臂疼。那段时间,家里人和许多亲戚的毛衣都经过她的手,变了好几番模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之后,她终于掌握了毛衣编织技术,并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买来两台旧编织机,开始了自谋职业的新生活。从此,她用柔弱的双肩,坚强地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她用坚实的脚步,勇敢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彩之路。

       张列红为顾客编织毛衣,非常认真负责,讲究质量。每编织完一件毛衣,她总要反复端详比量,仔细研究,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直到自己满意之后,才会把毛衣交给顾客。她还不断学习毛衣的新款式、新花样,以适应各种顾客的需求。我采访时见到,在她工作间的墙上,挂满了五颜六色已经编织好了的毛衣,男式的、女式的、成人的、儿童的,款式和花样足有几十种,由此也可见张列红在编织技术上下的功夫。由于她编织技术高,服务态度好,渐渐在周围有了名气,找她编织毛衣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把全家大小的毛衣活儿都拿到她这儿来,一织就是五六件。对那些老年人、残疾人来加工毛衣,张列红总是格外照顾,少收钱,明明应该收15元的活儿,她往往只收个十块八块的,平均每件都少收5元以上。张列红所在的崇建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旭辉说:“张列红是我们崇建社区的党员,她严格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人残志不残,能在自己致富以后不忘社区居民和残疾人,帮助他们做好事,为他们服好务,大家都挺敬佩她的。”

       张列红是个懂事明理的热心人。在家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和儿媳。她每周一次,领着老母亲去洗澡;她多年赡养公公,侍奉周到,每餐为公公做可口的饭菜,经常为公公收拾房间,公公的床单、衣服都给洗得干干净净。在外边,她是那些同样是聋哑人的原来工友的主心骨,大家有了什么事儿,都愿意找她商量。每当有人来找,她总是放下手头的活儿,热情地为别人排忧解难。有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她多次劝解,直到夫妻和好;工友们之中谁生了病,她都买些营养品去看望。张列红的公公赵明伦对这些都看在眼里。他说:“张列红对他们残疾人很热心。可能是她以前给大家伙儿办事办得多,所以谁有事都来找她。有时因为她正在织毛衣,他们来找她,她就把手中的活儿放下,两个手比划,和对方一说就是两三个钟头儿,甚至一上午就过去了。残疾人隔三差五地都要找她研究,都来找她问。”

       就说前些日子,张列红领着我市39名聋哑人去大连学习、旅游吧,个中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首先给大连残联和聋哑人俱乐部写信,联系相关事宜,敲定学习目标和旅游线路、景点等等。接着,她挨家挨户通知,帮助他们做行前的准备工作。4天下来,39名聋哑人不但游览了大连美丽的风光,也学到了不少聋哑人自强创业的经验。看到大家高兴的样子,张列红忘记了多日奔波的疲劳,也开心地笑了。

来源:信息中心  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