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2007年残疾人工作

  • 发布时间:2007-10-01

[概况]  2007年,丹东市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以下简称市残联)理事长安振利,副理事长马言举、姜秀才。年内,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公报显示:全市共有残疾人13万多人,约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42%。其中,肢体残疾约5.4万人、听力残疾约1.9万人、言语残疾约0.3万人、视力残疾约1.6万人、智力残疾约0.9万人、精神残疾约1.2万人、多重残疾约1.7万人。城镇约有残疾人4.86万人,农村约有残疾人8.14万人。

年内,全市共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与治疗4200多人次;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结果公布;178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省专项资金扶持;277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告别危房;市残联筹措资金17.9万元,资助75名贫困残疾高中生、中职生和大学生以及贫困残疾人子女继续接受中高等教育;对1520名残疾人进行了职业培训;为10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援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自主择业或自主创业;扶持35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带头人,直接安置或带动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及残疾人就业或创业;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案件18例;省十运会(残疾人组)取得6金1银5铜好成绩。

亲切关怀

[省长张文岳来丹调研期间走访残疾低保户]  8月27日,省长张文岳率省直相关部门领导来丹调研指导工作,在曙光汽车集团黄海公司、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辽宁海神联盛制药有限公司和松元化学有限公司调查研究后强调,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一手抓大项目引进,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

调研期间,张文岳还来到东港市前阳镇的两户残疾人困难家庭进行走访。49岁的徐成和自幼腿患残疾,一直靠政府救济和村里人的帮助维持生活。去年,他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待遇,镇里还出钱为他盖上了宽敞的新房子。说到这些,徐成和对省长连声表示感谢。张文岳一再嘱咐村干部,要认真帮助徐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他早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村民仇艳,因患重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唯一的儿子今年19岁,正在技校读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张文岳向她详细了解了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等各项救助政策的落实情况。仇艳介绍说,去年住院共花费3000元,合作医疗为她报销了1500元;生活上的困难,邻居和村上也经常给予帮助,解决了不少问题。张文岳嘱咐随行的有关领导同志,对这样的特殊困难家庭,还可以制定一些政策,适当提高他们医药费的报销比例。要认真解决孩子的就业问题,让这个家庭早日走出困境。张文岳还与闻讯赶来的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征求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新任市委书记走访慰问残疾人]  2月16日,是市委书记薛恒上任的第一天,刚刚开完“见面会”的他连办公室什么样都没看,就直奔东港市前阳镇看望农村的困难户。
  64岁的前阳村8组低保户慕长生体弱多病,妻子和女儿智障,全家4口靠种地和大儿子外出打工维持生活。薛恒坐在慕家的炕上,亲切地拉着慕长生的手,详细地询问慕家的生活情况。当得知全家4口人能按时足额享受到每年1200元的农村低保待遇时,他对县(市)、镇领导说,对这样的人家,不仅要给扶持政策,还要尽最大可能帮助研究彻底脱贫的办法。临行前,薛恒看到慕家米、面、鱼、肉、蔬菜、水果等年货准备得一应俱全时,非常高兴和放心,并祝他们好好过个快乐年!
  智力残疾年已86岁的毕洪成,是前阳村16组的五保户,一直在其弟弟家代养。当薛恒了解到毕洪成的85岁的弟媳从19岁就侍候他直到今天,毕家的后代个个孝顺老人时,他紧紧地握住毕老太太的手,动情地称赞她了不起!不仅为家庭分忧,也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分忧。党和政府谢你!
  薛书记对陪同走访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党委和政府就是要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头,今后还要多渠道想办法,争取短时间解决残困户的实际问题。

[市委书记薛恒亲切看望残疾人自主创业典型和残疾儿童] 5月18日上午,第十七个“全国助残日”前夕,市委书记薛恒来到市残联法律顾问室、“心连心”盲人按摩院和化纤福民超市,亲切看望自主创业残疾人楷模刘官棠、闫宇飞和李刚,称赞他们自强不息、自主创业的精神,为全市残疾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薛恒还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参观了听力言语障碍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残疾儿童以及残疾人送去祝福。
  在市残联法律顾问室,薛恒详细询问了刘官棠自主创业和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情况。他说,你能够克服肢体的残疾,靠着坚强的毅力自学法律,最终成为一名执业律师,是非常不容易的。你不仅通过顽强奋斗实现了就业,而且还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无偿服务,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尊严做出了贡献。你自主创业的精神和高尚的境界,不仅值得残疾人好好学习,就是正常人也应该向你学习。
  在位于一经街的“心连心”盲人按摩院,省十佳保健按摩师闫宇飞正在为客人按摩。薛恒走进按摩间亲切同他握手交谈,当得知闫宇飞开办的按摩院还安排了6名盲人就业,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时,薛恒非常高兴。他还叮嘱随同的市残联的领导,要多关注和帮助残疾人就业,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遇到的各种难题。他强调,残疾人就业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各级政府要全力支持残疾人就业,全社会都要为残疾人就业开绿灯,为残疾人提供更为方便和宽松的就业条件。

随后,薛恒来到听障儿童言语康复训练中心,正在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的康复一班4名聋儿看到薛恒走进教室,一起用生硬的童音高喊:“爷爷好!”薛恒抱起6岁的小江皓说:“爷爷给你们送玩具来了,能说话吗?给爷爷唱个儿歌好吗?”当听完小江皓吃力地唱完儿歌时,薛恒带头鼓掌向小江皓表示祝贺。在康复二班,得知听障儿童训练中心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已达到全省一流,90%的老师毕业于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学校还为父母残疾的聋儿实行了“两免”时,薛恒非常高兴。他先后参观了言语康复训练中心训练教室、舞蹈活动室、测听室和寝室。每到一个教室,他都通过向听障儿童问话、听儿歌、看表演,检验耳疾儿童的言语康复情况。他反复说,一定要把训练中心建得再好一些,设施再完善些,为残疾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盲生教室,一名盲童以快速“扎盲文”对薛恒等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盲童还集体表演了民乐《骏马奔腾保边疆》;在 “律动室”里,身着新疆少女服饰的10名女聋生通过灯光和老师的手语指挥,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半个月亮爬上山》。薛恒十分关心残疾儿童在校生活情况,还特意来到学生食堂。当看到学生午饭是一饭一菜时,当即指示有关部门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学生的就餐标准,保证每个残疾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薛恒还专程来到位于丹东化纤集团家属区的福民超市,看望了“辽宁省残疾人自主创业带头人”李刚,对他自主创业的奋斗精神和骄人业绩给予充分肯定。在详细了解了李刚连锁超市经营和发展等情况后,薛恒说,身为残疾人,你不仅自己艰苦创业,还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下岗职工实现就业,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希望李刚的连锁超市越办越多、越办越好,鼓舞和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自主就业,为丹东的残疾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走访慰问中,市委书记薛恒按职业特点,为残疾人自主创业典型和助残单位送去了复印机、按摩垫、玩具和激光扫描收款机等慰问品。同时,根据走访中了解到的实际困难,为特殊教育学校每年增拨10万元的学生伙食经费,为李刚的连锁超市协调银行贷款。 
  市委常委、秘书长于国平,副市长张东军陪同看望。

[全市两节期间广泛开展助残送温暖活动] 元旦春节期间,市残联积极协调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把残疾人生活救助与生产救助、物质救助与精神文化教育帮扶、临时性救济与经常性救济、救助式扶贫及开发式扶贫结合起来,拓宽扶贫渠道,使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成效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残联系统两节期间走访357户残疾人家庭,573人。送去慰问金7.9万元、慰问品折款6.7万元;
  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走访2134户残疾人家庭,3721人。送去慰问金55.4万元、慰问品折款42.1万元;
  社会各界走访539户残困家庭,702人。送去慰问金10.7万元、慰问品折款9万元。

康复救助

[康复救助服务使残疾人参与适应社会能力提升] 年内,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要求,积极协调卫生及医院等部门和机构,推动各项康复服务工作开展。

作为今年全省5个争创国家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示范区之一的凤城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先活动,把此项工作列为2007年凤城市十大重点工作之一,增加了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和村两站建设,并于6月中旬通过了省级验收。在推广凤城市社区康复工作经验的同时,市残联加大了基层残联康复干部业务培训力度,7月份组织各县(市)区残联康复干部到大连市参观学习了社区康复和康复拓展工作经验,促进了全市社区康复工作开展。年内,全市社区(村)康复服务开展面分别达70%、50%。

年内,依托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及时筛查新生白内障患者,组织实施复明手术1148例。其中对21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实行经费补贴,免费手术104例;救助了62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培训家长21人;加强了市听力言语障碍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的指导工作,救助了35名贫困聋儿进行听力言语训练;对10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15名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彩票公益金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项目,对 1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了免费服药治疗救助;通过世界轮椅基金会,免费为3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了轮椅;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和转介服务1892件(次);对10名盲人进行了定向行走训练。

[美国LDS慈善协会向丹东捐赠250台轮椅] 7月13日,中华慈善总会和美国LDS慈善协会,共同向丹东慈善总会捐赠了价值20多万元的轮椅,使全市250名肢障人士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从中受益。

近年来,中华慈善总会与与美国方面合作,在中国开展了优质饮水、爱心书屋、赠送轮椅等3项慈善行动。今年,他们将为辽宁省弱势人群捐赠1000台轮椅,其中这次为丹东市捐赠轮椅的数量达到了250台。这次捐赠对象主要是选择一些家庭困难的肢障人士和社会福利单位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凤城获中国残联/香港复康会合作项目雷曼兄弟奖励基金一万元] 2月7日,凤城市残联收到中国残联/香港复康会合作项目办公室的正式通知:所申报的《偏瘫的康复知识及技能培训》培训项目获得了香港复康会雷曼兄弟奖励基金会的批准,拨付一万元奖励基金用于凤城市开展基层康复员康复知识培训(全国只有15个县(区)获得了此项奖励基金),主要讲授偏瘫的评价、训练评估、如何建立康复训练档案及康复技能训练;观看影视光盘《偏瘫的康复》;偏瘫康复实习;对201个村基层康复站康复员进行实地培训指导。

[“爱心助行”帮51名缺肢者实现行走愿望]  10月30日至31日,市残联聘请辽宁省假肢装配站的5名技师来丹,为已于9月份取模的全市51名缺肢者装配上了适宜的假肢。

这次“爱心助行”活动,先后共为这些缺肢者装配了大腿假肢32条、小腿假肢20条。“爱心助行”活动,根据受益者家庭生活水平不同,采取国家、省、市、县(市、区)残联四级经费共同补贴的办法进行,使这些缺肢者,享受到免费或只交纳50至600元不等的优惠价格照顾,便重新站立起来,补偿肢体残缺功能,实现了行走的愿望。

特殊教育

[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6.5%] 积极与教育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了 对全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情况的督查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将全市2111名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全部纳入了免费教育范围。年内,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5%以上。

[14名残疾学生考入高等院校] 积极与招生部门协调配合,做好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摸清残疾考生人数、自然状况,协调残疾考生查询相关信息、填报志愿等。年内,全市共有14名残疾学生被各高等院校录取。其中,考入高等特殊教育院校4人,考入普通高等院校10人,上线考生录取率100%。

[近18万助学金帮残疾学生圆梦] 东港市马家店镇三道岗村19岁的肢残女学生于小卉,家境贫寒。今年她以524分的成绩考入了辽宁工业大学,正当全家人着急上火为她凑学费时,8月29日,市残联“扶残助学圆梦行动”为她解了燃眉之急,于小卉得到了3000元钱的助学金。这几天,全市共有75名残疾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父母双残或单亲残)像于小卉一样,领到了1000至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
   今年,市残联多方筹措了17.9万元作为“扶残助学圆梦行动”专项资金,对今年考上高中、中专、专科及本科院校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父母双残或单亲残)子女进行一次性资助。旨在激励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勤奋学习向上,拼搏改变命运,继续接受中高等教育,努力提升残疾人的整体综合素质,与大家携手打造振兴发展、和谐进步的美好丹东。

据悉,市残联开展的“扶残助学圆梦行动”至今已持续到第4个年头了,共拿出资金36万多元,帮助了192名残疾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今年,市残联还出资2万多元帮助了全市6所特教学校残疾学生接受了系统的、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为开启新的人生做好铺垫,也实现了残疾人就业的良性循环。

[丹东特殊教育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6月13日,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劳动与职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在丹东召开。全省14个市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探讨和交流了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会上介绍了经验。省教育厅领导对丹东特殊教育在专业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安置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决定在全省推广丹东经验。

[市特殊教育学校受省表彰] 9月24日,在全省教科文卫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丹东市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省委的隆重表彰。

其中,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荣获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称号,并被授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会上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还做了典型发言。

据了解,近年来市特殊教育学校广泛开展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新风"活动。特殊教育老师,用爱心浇灌残缺的花朵,用奉献诠释着高尚的师德,所有在校的残疾学生没有一个因家庭贫困辍学,受到了全社会的赞誉,成为全市各条战线职工的道德楷模。

[特教工作者受市政府表彰] 9月份,丹东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表彰一批“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改革和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郝巍、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冬波被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劳动就业

[锻造就业服务能力较强的干部队伍] 年内,全市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始终坚持按照“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标准建设干部队伍,强力打造“感情上贴近残疾人,行动上深入残疾人,工作上为了残疾人”的服务理念,努力实现残疾群体“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最大限度地去改善和提升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及质量,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个残疾人的家庭,铺就了一条“就业创业并举,培训扶持结合,集中分散共进”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绿色通道。

年内,举办残疾人就业服务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34人次。每名残疾人就业服务干部对分管的工作底数清,任务明,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工作档案原始和电子版资料齐全,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日渐提升,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轨道。

[网络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  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基本上形成了体制顺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残疾人就业基本格局。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劳动部门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和机构,并将它作为全市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开发岗位等特殊功能。

积极发挥调动社区残疾人就业协理员的作用和积极性,及时了解和掌握本社区内残疾人就业状况、就业需求;收集就业信息,为社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就业培训服务、职业介绍服务;协助社区安置残疾人就业等工作,成为了市残联用工求职信息采集和各项工作联络的主力军。

年内共投入资金5万多元,改造了信息中心机房,依托市残联网站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全年为残疾人提供各种用工、求职信息200多条。建立职业介绍、咨询服务平台和数据库,为残疾人就业开辟了全面、充分、准确、快捷的就业信息和服务的快速通道。

[残疾人自主创业带头人引领再就业] 年内,积极挖掘残疾人的就业潜力,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开办中小企业、发展农村个体经济、庭院经济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引导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投身创业实践。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模式,鼓励下岗失业残疾人到农村开创新业。对有创业意识和已开办自己经济实体的残疾人开展创业系统培训,努力把他们培育成自主创业带头人,直接安置和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年内,经考察论证,培育并扶助了35名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共投入扶持生产设备、器材、农业生产资料等价值40多万元,直接安置300多名社会人员就业,其中残疾人员110多名。

[93万多元为实现残疾人个体就业提供后援支撑] 5月20日,第17个“全国助残日”。全市500多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当天得到了各级残联免费提供的生产经营工具。
  在市残联当天上午举行的实物投放仪式上,30名残疾人得到了电子秤、强力蒸汽电熨斗、扫描仪及修鞋工具等生产经营工具。
  据悉,年内,全市各级残联在城乡投放了价值93万多元的实物,涉及30多个职业40多个品种,惠及1100多城乡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

[市残联干部获省就业条例知识竞赛团体第三名]  12月4日,旨在进一步推广《残疾人就业条例》,切实提高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服务水平的“第二届辽宁省残疾人就业条例知识竞赛”在盘锦闭幕。市残联派出3名干部组成代表队参赛,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市残联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通过这次比赛,必将进一步在全市残联系统掀起学好条例,用好条例的热潮。对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运用能力,为残疾人就业工作再做新贡献起到重要作用。

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助推残疾人就业竞争能力增强] 年内,全市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努力把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能力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根据市场需求、新产业发展需要和残疾人自身特点,采取分段划片、逐批逐期的方法,以巡回报告、经验交流、实地宣讲、赠送教材等形式,开展不定期培训,力争城乡残疾人都能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与此同时,拓展社会化工作方式,建立了残疾人普惠制、实名制和社会培训机制,全市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1520多人次,逐步使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纳入到制度化、社会化轨道。

年内,有416名残疾人通过全市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培训走上了再就业岗位;有200多名城乡残疾人取得了不同门类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开展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继续推行 “六免”措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找回了自信和勇气。

年内,市残联还举办了1次综合型、4次单项的全市性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和残疾人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技能展示活动。旨在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调动广大残疾人学技术、比本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残疾人、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

年内,全市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共为840多名城乡残疾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走进“两台”媒体直播间专题解读《残疾人就业条例》各1次;刊播残疾人就业公益广告5条、160余次;印发《残疾人就业条例》1万多册;张贴《残疾人就业条例》释义挂图100套;印发就业政策书籍及宣传单2.3万余册(份);免费发放各类科技图书2万多册、影碟(光盘)1,000余盘。

[两选手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斩获奖牌] 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8月27日在陕西宾馆落下帷幕。

作为辽宁省30名选手之中的丹东聋人女选手王威和肢障男选手王文海,在三天的激烈角逐中,双双脱颖而出,分别摘取女服制作和室内摄影铜牌。这次竞赛辽宁省共有8人闯入前八名,6人取得前三名。同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对王威和王文海晋升职业资格,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14名盲人获医疗专业技术职称] 7月末,全市有20名盲人参加了由省人事厅、卫生厅、残联组织的医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考核。经省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最终审定,东港市盲人姜旭东和凤城市盲人肖成2人取得医疗按摩中级专业技术(主治医师)职务任职资格;另有12人取得医疗按摩初级专业技术(医师5人、医士7人)职务任职资格。这一结果必将对丹东地区盲人医疗按摩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他们也必将成为一支为患者祛病解痛的中坚力量。

[10名盲人达到初级保健按摩师资格] 5月24日,又有10名城乡盲人在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通过了职业资格认定考核,经过40多天的初级保健按摩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学习后,他们已经达到了初级保健按摩师资格,为今后走出家门,实现就业创造了先决条件。

[市残联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12·3国际残疾人日”当天,市残联举办了残疾人面食制作和插花技能大赛,来自全市20多名选手同场比试,一展就业技能和风采。

在插花比赛现场,选手作品中深刻的寓意、良好的构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评委专家们的赞赏。他们觉得残疾人意志比较坚强,做起工作来特别认真,这次比赛也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这些残疾人出去经营花店是没问题了。

[市残联举办全市残疾人自行车组装竞赛] 10月26日,市残联举办的“全市残疾人自行车组装竞赛”在辽东宾馆大会议室紧张、激烈、有序地进行。6个县(市)区以不同方式层层选拔出来的共12名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选手,参加了这次总决赛的角逐。

通过这次全市性竞赛,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和提升目前全市千余名从事自行车修理行业的肢残人和聋人的就业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

[组织残疾人糕点加工制作和插花工艺培训]  8月27日,“9·1省残疾人就业促进日”前夕,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在职业培训基地,分别组织5名肢残和听力言语残疾人以及10名残疾妇女开始在这里进行为期20天时间的各种糕点制作和插花工艺技能学习,为他们学成后就业或创业奠定了基础。

据悉,从培训基地启动运转后,这里举办的残疾人培训和技能竞赛从未间断过。

扶贫解困

[178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得到省专项资金扶持] 10月18日,市残联争取到了省财政无偿提供的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40万元,分别用于凤城市105户、宽甸满族自治县7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加工业等生产致富项目。扶持对象为家庭生活困难、有劳动能力、有生产愿望和自强自立的残疾人,通过“以家庭为单位,以实物投放到户”的方式进行,旨在助推残疾人增强“造血”功能,让专项扶贫资金发挥使用效益,以此尽快提升和改善他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

[277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告别危房]  10月20日,市残联争取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获取国家和省补贴资金889,170元,分别用于东港市71户、凤城市110户、宽甸满族自治县9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和改扩建房屋,建房标准为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

全市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已先期于5月份启动,采取“上级争取一点,本级补贴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的办法进行,11底前,全市277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已告别危房,迁入新居,每户平均得到建房专项彩票公益金补贴3,210元。

文化体育

[丹东首家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揭牌] 11月30日,“12·3国际残疾人日”前夕,由市残联、市文化局共同在市图书馆一楼设立的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正式免费向全市1万多盲人开放,此举填补了丹东地区一直在公共场所没有盲人阅览室的空白。

在4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内, 3台安装了阳光V3.0语音导航软件的电脑颇受盲人朋友的欢迎,他们靠着“有声鼠标”尽情地在网上自由冲浪、听音乐、“看”新闻。有声读物阅览室给盲人提供了一个文化的港湾、歇息的港湾和交流的平台,更给盲人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机会。阅览室内还摆放了各类盲文书籍、有声读物70种154册(盘)、有声读物播放机1台、MP3播放器10台等。

[丹东选手全国残运会创佳绩] 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5月20日在昆明闭幕。代表辽宁省参赛的丹东籍8名选手在运动会上创造了良好成绩。其中,作为主力队员参赛的佟志刚、孙文、徐洋、任延成代表辽宁聋人男子篮球队获得冠军;作为主力队员参赛的杨佳诺代表辽宁聋人女子篮球队获得亚军;吕洪梅获得女子S7级100米蛙泳银牌、S6级50米自由泳银牌、S6级50米蝶泳铜牌、S6级100米仰泳第5名、SM6级200米自由泳第5名;高小明获得男子场地35公里自行车个人追逐赛LC3级银牌、同项3公里和5公里分获第5名;陈兆坤获聋人男子T60级4X100米接力银牌、个人200米跑第6名。这也是丹东市残疾人参加历届全国残运会人数最多;获得奖牌数最多;参加项目最多的一次。

[残疾人中韩马拉松大赛展风采] 6月3日上午8点,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鸭绿江啤酒杯”第二届中韩友好丹东鸭绿江马拉松大赛在滨江路举行。包括300多名韩国选手,沈阳、大连、本溪等城市的省内选手和来自元宝区23名、振兴区纤维办事处7名肢残人轮椅选手以及元宝区70名聋人选手在内,共3000多名马拉松爱好者参加了这次以交流文化体育、促进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借鉴、共求进步发展为主题的比赛。
  100名残疾人选手成了这次马拉松大赛的亮点,也成了中韩各媒体关注的焦点。
  虽然他们身有残疾和障碍,但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完成了聋人10公里半程马拉松赛和轮椅5公里小马拉松赛,以这种方式尽情展现着自己的活力,体现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大赛主题。

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唐淑琴、副市长于梅、韩国中央日报马拉松事务局局长梁承龙等,专门为轮椅选手颁发了奖品和纪念品。

[聋人参与丹东首届徒步节健身活动]  4月29日上午8:30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新一百商务酒店杯”丹东市首届徒步节暨健步走向北京奥运活动在月亮岛内广场正式拉开序幕。这次活动吸引了6千多市民参加,他们当中有花甲老人,市直机关代表以及自愿报名的市民和残疾人。

来自元宝区聋人协会的20多位听力言语障碍人士举着“共享阳光,共享快乐”的口号行进在队伍当中,这种参与的热情值得敬佩。市特教学校老师王菲菲代表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人们表达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心情、对生活的热爱,并呼吁社会为他们投注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红房二社区举办首届特奥运动会] 9月25日,为配合上海世界特奥会的召开,振兴区红房二社区与春英学校共同举办了首届特奥示范社区运动会。

本届运动会共有52名智障学生和20多名志愿者、融合伙伴参加了特奥活动。各年龄段的智障人以崭新的面貌,独特的风格,展示出了他们的特点和风貌。

特奥会上,智障人进行了集体操表演、拔河比赛和 25米往返跑、障碍跑、托球跑、拍球跑、运西瓜、定点投球、立定跳远等9个项目竞赛。项目选择在符合特奥运动的基础上,适宜智障人特点和趣味性。这次运动会不仅给智障学生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而且展示了他们的特殊体育才华。

法律维权

[依法维护了残疾人权益] 年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访条例》和省残联维权工作会议精神,全市167个社区全部聘请了残疾人维权法律顾问,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优质的法律服务。

年内,市及县(市)区残联有12人次参加了市政府信访局举办的信访干部培训班。市残联针对全市残疾人信访热点问题,举办了1期残联系统信访干部培训班,培训15人;邀请法律专家举办了5期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法律知识培训班,培训212人次。提高了信访干部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处理信访案件及依法办事的能力。

全年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357人次,办结上级批转信函6件,信访结案率达96%以上。协助办理残疾人维权案件18例,涉案金额103万余元。

[残疾人专门法律援助机构设立]  3月18日,随着市残联法律顾问室和市法律援助中心驻残联联络部的正式成立,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又有了新的平台。这个为残疾人专门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是由“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获得者、“辽宁省十佳爱心助残律师”残疾人刘官棠投资20多万元创建的,并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据了解,以往全市的残疾人法律援助仅限于部分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人群。市残联法律顾问室和市法律援助中心驻残联联络部成立后,将扩大法律援助的受援范围,并简化残疾人法律援助程序,对残疾人在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等多个领域展开援助,使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获得无障碍的法律帮助和服务,从而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开展法律援助咨询宣传活动]  5月20日,“全国助残日”。市司法局、市残联及城市3个区残联和市律师协会、辽宁(丹东)全法律师事务所共同在“乐购超市”门前,组织开展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共发放《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法律援助条例》2万余册。现场授理残疾人维权案件7例、法律咨询172人次。

组织建设

[丹东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结果公布] 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面启动。按照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案,通过两年多的充分准备,凤城市4个行政乡(镇)、8个行政村经省政府批准,于2006年4月1日零时开始参加全国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各项任务11月中旬已基本完成。经省政府批准,主要调查数据通过新闻媒体于12月19日向社会公开发布。残疾指标的趋势性变动与全国基本一致,调查数据真实反映了全市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将为国家、全省及丹东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丹东地区现有残疾人总数为130,17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2%。其中,视力残疾15,927人,占12.31 %;听力残疾18,981人,占14.61%;言语残疾3,007人,占2.31%;肢体残疾53,972人,占41.54%;智力残疾9,011人,占6.92%;精神残疾12,250人,占9.23%;多重残疾17,026人,占13.08%。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较,全市残疾人口总量增加,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残疾类别结构变动。
  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丹东市残疾人比例为3.87%,推算当年全市残疾人总数为9.38万。本次调查与1987年比较,残疾人比例提高1.55个百分点,人数增加36,374人。各类别残疾均有所上升,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上升幅度最大。
  经初步分析,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有:一是全市人口总量的增加。二是全市年龄结构老化。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痴呆等发病率和致残几率较高。三是残疾标准和残疾评定方法的变化。这次调查的残疾标准、残疾筛查和评定方法,都参照国际最新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修订。对残疾的评定,不仅重视生理结构,同时强调功能障碍和社会适应性。肢体残疾标准对照中国现行的有关伤残标准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四是其他社会环境因素。随着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残疾的风险。

近20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发展残疾人事业。随着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优生优育、计划免疫、补碘、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传统致残因素得到控制,有效地预防了部分残疾发生。1988年以来,近 1.21万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复明脱残;通过开展肢体残疾矫治手术、精神病综合康复防治、聋儿语训等重点康复工程,2.33余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干部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年内,组织残联干部各类业务知识培训12期,培训216人次。市及县(市)区残联共有干部55人,其中35岁以下12人,占干部总数21.8%;35岁至45岁18人,占干部总数32.7%;45岁以上25人,占干部总数45.5%。大专以上学历52人,占干部总数94.5%,同比增长0.0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市及各区共举办社区残疾人就业协理员各类知识培训班8期,430多人次,使他们基本上掌握了相关的残疾人工作业务理论、计算机、手语、法律等知识,提高了他们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级残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启动] 9月中旬起,全市各县(市、区)、乡(镇、街)两级依据市残联根据辽宁省残联《关于市、县(市)、乡(镇、街)三级残联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指导意见的通知》和《丹东市辖属县(市)、区残联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的指导意见》及《关于乡(镇、街)残联换届工作具体要求》的通知精神,全面启动换届选举工作,并按要求在年底前实施完成。

具体实施中,各级认真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的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配好班子,选好代表,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会议期间,县(市、区)、乡(镇、街)两级全面总结了各级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5年间所取得工作成就及经验;部署了今后5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各级残联主席团和执行理事会等领导机构以及上一级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等。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各地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已纳入省计划] 7月下旬,从市发改委获悉,由市发改委组织申报的市中等职业教育、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红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已有16项被省发改委纳入到近期建设计划,预计可争取国债资金3千7百多万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年内即可到位。

根据安排,全市今年实施的社会事业国债项目主要有宽甸职教中心实训基地教学楼建设,东港市、凤城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及市孤残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项目。

截至年底前,东港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已在建设中,凤城市正在加紧筹建。

环境建设

[舆论宣传浓厚社会助残氛围]  充分发挥宣传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窗口和形象工程的作用,积极通过和利用各级各类公众宣传媒体,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方法,围绕各阶段重大活动和中心工作,拓宽宣传空间,提高宣传效果,增强了全社会助残意识,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年内,市残联5次集中组织省、市两级媒体记者,对各阶段残疾人工作动态和重大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进一步引领残疾人自强自立,成为丹东全面振兴的建设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引导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共建社会和谐大家庭。年内,市残联被评为“全省残联系统宣传工作优胜单位”;被中国残联评为“全国两刊宣传发行工作先进单位。”

全年在市以上各类传媒刊播稿件310多篇(幅),刊播公益广告8条、600余次,开设临时、短期宣传专题(栏)7个。

[助残日活动惠及3万多残疾人]  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以着力改善和解决残疾人生存条件为出发点,以“凝聚爱心,友善弱者;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为准则,唱响弘扬人道主义主旋律。各地各部门助残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收获颇丰,让残疾人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使和谐行动惠及千万残疾人。

助残日期间,全市各级政府相继召开了残工委会议,协调解决了一些事关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各级党政军领导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纷纷深入基层,走进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集中的福利企业、特教学校等进行走访慰问,共送去慰问品、慰问金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各县(市)区以及乡(镇)街助残日期间,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2万余件(次);市本级开展了10项实实在在的助残活动,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万余残疾人从中受益。

[《托起明天的希望》电视专题片被中、省残联收藏] 一部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丹东地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电视纪实片———《托起明天的希望》,9月底由市残联、辽宁东立影视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完成。该片聚焦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探索创新,智慧操作,倾力促进和帮扶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努力去改善和提升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及质量,铺就了一条“就业创业并举,培训扶持结合,集中分散共进”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绿色通道的典型事例,突出了全市各级残联始终坚持按照“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标准建设干部队伍,强力打造“感情上贴近残疾人,行动上深入残疾人,工作上为了残疾人”的服务理念,努力实现残疾群体“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在对残疾人就业再就业“输血”的同时,更注重了“造血”功能的推进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受到了中国残联和省残联来丹检查工作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该片的编导摄制完成,必将对促进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2月中旬,这部电视专题片被调往中国残联和省残联作为推广经验宣传资料片收藏。

[信息化建设环境进一步改善]  年内,完成了市残联公众信息网站全新改(扩)版升级,开设了政策法规、服务指南、工作领域、工作动态、图片新闻、爱心助残、自强风采、媒体摘要、业务导航、视频世界等栏目。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探索,不断充实页面内容,完善服务功能,增加信息发布数量,提高信息采编质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残疾人,着眼和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服务及工作信息宣传报道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流互动中促进形成共识,以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其方便、快捷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树立社会公众网站的良好形象,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和谐的主旋律,努力奉献更多的信息精品力作和优质的信息服务。

市残联网站全年共发布各类工作信息700多篇,被市政府网、省残联、中国残联等网站转摘450余篇,步入全国残联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行列。

年内,对市残联信息中心机房进行了迁移和设备更新;对市残联所有计算机内外网线路设备进行双行线改造;对聘用参加残疾人就业年审的大学生,进行了“辽宁省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软件”应用知识培训;加强网络管理与维护,保证网络安全运行;定期升级系统和更新防病毒软件,定期分析网络数据流量,查找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定期对OA系统的LOTUSNOTES数据库和网站数据进行备份;对县(市)区残联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18名盲人“触网”看世界] 5月26日,来自城市区的两批次18名盲人在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电教室高高兴兴地学会了电脑,初步掌握了利用盲人专用软件操作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这样以来,有了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盲人,不再为交流狭窄所困,知识和交流面逐步扩大。不仅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增长了各方面知识,而且更为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按摩等业务中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
  据悉,学会电脑的这18名盲人是参加市残联举办的保健按摩班的学员,边学按摩边学电脑,穿插交替进行,是市残联对盲人培训又推出的一项举措。

[“两站”无障碍设计理念彰显人文关怀] 随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铁路丹东站和长途客运站与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门第一站的地位渐渐不相适应。年内,改造新建工程已相继启动。

在敲定的设计方案中,改造后的丹东火车站设计标准是“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达到50年不落后。”新建的丹东长途客运站将在兼顾实用性、功能性的基础上,体现着显著的标志性,彰显“通、透、亮”的现代化建设风格。

“两站”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又充满人性化和智能化,无障碍设施细节设计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

根据需要,新建火车站将设置残疾人专用电梯或坡道、专用卫生间和引导服务系统。站房内均设置扶梯上下楼,同时还设置生活、服务等门点,充分体现人性化,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新建客运站的出入口均设置残疾人坡道,还设置专供残疾人使用的竖梯,设置了自理式小件行李寄存柜。从检票到乘车,只需“一卡”就可完成,省去了人为管理的不便。

建成后的“两站”,不仅方便了各类残疾人的出行,也为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特需群体提供了便利。

[“移动”和“联通”服务设施无障碍化] 截至10月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丹东分公司和中国联通通信集团丹东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和要求,使丹东地区上百家所属营业厅(点)服务设施在新建改扩建中,实行统一标准和规格,建成了低位服务台,并设有残疾人服务专区或摆上“残疾人优先”的提示牌,方便了残疾人、老人、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参与社会生活和信息交流。

[爱心协会的关爱]  2007年新年,市爱心协会和振安区爱心协会分会组织丹东金山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仇申燕、丹东金山种禽孵化厂总经理孙长俊、丹东市禾丰饲料经销处经理仇军哲、东港秋实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春华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送去了150公斤鸡蛋,100公斤白条鸡和50公斤新鲜猪肉,为孩子们迎新年送去了特殊的关爱。

[边防官兵4万元资助孤残儿童] 2月13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武警丹东边防支队机关80多名官兵筹集捐款4万元,设立了“边防蓝天教育基金”,并把“基金”全部捐赠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用于30名孤残儿童的教育工作,为孩子们送去了一份厚重的新春礼物。

当日8时许,在该支队党委带领组织下,机关80多名官兵纷纷奉献爱心,捐赠了100至500元不等的善款。尤其是公安部边防局在该支队挂职副支队进行锻炼的徐其贵同志,听说支队发出设立“边防蓝天教育基金”的倡议后,从个人积蓄中拿出2万元进行捐赠,表达了对挂职锻炼生活和丹东第二故乡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孤残儿童的爱心和真情。

[抗馆免费接待残疾人等三百余人次] 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丹东地区第一家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今年春节期间,共接待中外参观者1200余人次。其中免费接待残疾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等300余人次,免费讲解近百场次。

[爱献智障儿童] 5月20日第十七个“全国助残日”期间,振兴区春英学校的智障孩子们再一次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学校的29名教师捐款千余元,并在滨江服装厂的资助下,为每名孩子制做了一套校服;新力工贸公司、安利公司、世通英语培训中心等单位,也通过捐款捐物,向孩子们表达他们的爱心。

[边防官兵引资20万帮残疾村民办厂] 东港市大鹿岛上一名身体残疾但勤奋好学的村民,先后研发出多种加工冷藏保鲜海产品的办法,他从2005年开始就想自己建一个小型海产品冷藏加工厂,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愿望一直搁浅。在武警丹东市边防支队东港边防大队的帮助下,5月28日,东港市大鹿岛村村民于悦军的兴旺海产品冷冻加工厂开工了。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东港边防大队长多次向驻地党委政府进行汇报,通过不懈的努力,帮助于悦军联系贷款20万元,成功解决了他的资金来源。预计,兴旺海产品冷藏加工厂年利润可达16万元,将解决大鹿岛村8至10人就业问题。

[政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残疾人等买保险] 旨在解决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意外伤害赔偿问题,为其提供风险保障,市政府从7月1日起,统一“买单”,为105名社区残疾人就业协理员在内的1422名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次保期一年。

据悉,在公益性岗位的残疾人就业协理员等,在参保期内如发生人身意外伤害,参保本人或家属在规定时间内报案的,最高可获得赔付款6.5万元。意外住院津贴为每天20元,最多给付时间180天。

[丹东启动“蓝天计划”]  继"明天计划"顺利实施后,一项旨在发展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爱心工程———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7月初已经在丹东启动。

"蓝天计划"是民政部在"十一五"期间,资助地方政府新建和改扩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儿童福利机构的"爱心工程",从而为孤残儿童提供功能完善的福利服务场所和设施,辐射和带动社区孤残儿童服务的开展。根据安排,丹东计划在这项工程中,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和福彩公益金,在市第一福利院院内,投资72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计床位240张的儿童福利设施。目前,该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已经得到市发改委的批准,并已经上报省发改委。

[方便弱势群体公证有新举措]  7月1日,市司法局决定,即日起在全市开展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登门公证服务活动。老、弱、病、残等市民,因身体原因不能亲自到辖区公证处办理遗嘱、继承等公证事项,可由本人或委托人向所在辖区公证处提出申请,公证处将根据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情况,确定登门办理公证的时间和公证人员。对符合法律规定减免条件的,依法减免公证费用;对特困人员或低保人员也适当给予减收公证费用的优惠待遇,对登门办理的公证事项不收取额外费用。

[重症人群可“自己动手”照身份证照片] 从市公安局社区警务处获悉,10月份,为了解决3万多名老年人及残疾人,其中包括五六千人生活不能自理或卧床不起的这个特殊人群换证难的问题,公安部门及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包括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无法到指定地点采集照片的市民,可以按规定在家自行采集照片送去审批。

公安办证大厅每天都要接待年岁较大,坐轮椅由家人陪同办证的老人。他们上下楼困难,有时还要排队很久,甚至出现老人昏厥的情况。为此,公安办证大厅专门开辟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专用通道”,减少他们办证的等候时间,保证即来即办。另外抽出专业人员成立流动服务队,对大的单位、社区等团体提供上门服务。公安部门及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已推出了“市民自己动手”的新举措,鼓励家属在家中用数码相机为特殊群体办证者拍照,制成光盘后由家属代为办证。

[残疾低保户温暖过冬] 11月5号,城市区正式进入了供暖期,全市267个锅炉房全都点火供暖。

今年包括2千多户残疾人家庭在内的城市区5千多低保家庭采暖做到了应保尽保,还有1千多户边缘特困残疾群体也享受到免费分户改造,先送暖气再进行认证办理手续,让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也享受到政府给予的关怀和温暖。

[四千五百余农村残疾老人颐养天年]  近年来,全市加大了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其无一不成为所在乡镇标志性建筑物,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年内,全市正在建设中的有8座区域性中心敬老院,5个分散供养户集中居住点。预计到2008年底,全市农村区域性中心敬(养)老院达到20所左右,扩建、维修乡镇敬(养)老院30所,使现有的68所农村敬(养)老院整合保留到50所左右,逐步发展为社会福利中心。目前,全市共核实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0122人,入敬老院集中供养3041人,其中有1255名残疾人,年内均生活费用2500元;分散供养7081人,其中有3338名残疾人,年人均生活费1600元。

[8集体12个人受省表彰]  8月6日,辽宁省残疾人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残疾人之家、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辽宁大厦召开。会上,辽宁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省人事厅、省精神文明办、省残联联合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丹东市有8个集体和12名个人受到表彰。丹东克隆密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单位被授予“辽宁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振兴区残联等4个单位被评为“辽宁省残疾人之家”;辽宁(丹东)全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官棠等4人被授予“辽宁省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丹东市金属密封厂厂长杨敏等4人被授予“辽宁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丹东市残联干部张幼军等4人被评为“辽宁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十五”期间,在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丹东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令人嘱目的可喜成就。

残疾人能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生活,乐观进取,体现社会价值,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各级残联组织能够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残疾人的需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残疾人的普遍信任和好评。为弘扬人道主义,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表彰大会前,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张文岳、副省长闫丰等领导亲切接见了受到表彰的丹东等市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

[杜云吉应邀出席全军英模大会] 全国拥军模范、丹东供电设备厂厂长杜云吉7月28日启程赴京,作为辽宁省惟一一名特邀代表出席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

据了解,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于8月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继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1987年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之后的第三次群英盛会。大会除正式代表外,还专门邀请了部分民兵、预备役英雄模范;做出突出成绩的转业、退伍军人;地方拥军优属先进人物等81名代表列席会议。其中杜云吉是作为拥军优属先进人物光荣入选的。

身有残疾的杜云吉10多年来坚持参与拥军活动,先后出资200多万元帮助驻军和武警部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并开办了丹东市首家“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学工基地”,为官兵提高技能搭建平台。今年,他又发起组建了丹东市第一个“企业社团拥军协会”,组织和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拥军活动。

[孙殿芝事迹入选《求是先锋》]  10月,中共中央党校编辑的《求是先锋——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与实践》教育丛书出版。东港市海富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残疾人孙殿芝回报社会的事迹入选书中。

残疾人孙殿芝养殖贝类致富后回报社会,20年来,共向社会公益事业、弱势群体、敬老院和人民子弟兵等捐款170多万元,获得国家和省、市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

[常俊新口衔笔艺展现央视] 9月初,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家庭》栏目组采编人员专程来到丹东,采访了残疾人常俊新口衔毛笔创作书法作品有成的艺术人生。并于9月18日18时20分,在央视10套节目中,以《“非常书法家”常俊新》为题播出了此次专访。

现年53岁的常俊新,家住元宝区七道办事处城皇庙小区,丹东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970年,身为上山下乡知青的他因一次意外致高位截瘫。常年卧床、苦寂10年之后,他开始把书法作为精神生活的追求。从此,书法学习和创作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好书法的父亲和疼爱弟弟的两个姐姐的精心服侍,使常俊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书法函授大学。寒来暑往,冬去春至,常俊新硬是炼就了以口衔毛笔创作书法作品的绝活儿,且在市、省、全国书画展和赛事中屡屡获奖,其佳作多有发表或被收藏。

在电视专题节目中,中国书法大师欧阳中石老,对常俊新书法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对其隶书赞赏有加,认为常俊新书法在汉隶的传统上和作品的格调上,都展现了特立独行的风格,在当今中国属上乘之书艺。

[刘官棠当选感动丹东2006年度十大人物] 4月6日下午, “联通世界风杯” 感动丹东2006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市文化宫隆重举行。市党政军领导薛恒、唐永林、米克勤、于梅、吕宗泽、刘伟为获奖者颁奖。 2006年度感动丹东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是由丹东电视台、丹东人民广播电台、丹东广播电视报社共同主办的。通过部门推荐和市民热情投票,最终常年热心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的辽宁(丹东)全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官棠等10位成为2006年度感动丹东人物。

今年49岁、肢体残疾的刘官棠,感动了全国的青年,因而,在2005年度,作为司法部推荐的唯一候选人,荣获了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同样,刘官棠的事迹,也感动着更广泛的领域,因此,在2006年度,被中国第三届公益事业发展论坛评为“公益楷模”;当然,为之感动的还有辽宁和丹东,于是,在2003、2004、2005三个年度,先后荣获了“辽宁省首届十佳法律援助律师”、“辽宁省十佳爱心助残律师”、“辽宁省法律援助先进个人”、“辽宁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丹东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和“丹东十佳爱心奖”;诸多新闻媒体也为如此众多的感动而感动着,因此,在省市和国家传媒上,就有了一位残疾人的身影——刘官棠
  人们为之感动的原因,就在于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一员的他,成了生活、事业和社会的强者,这不仅因为自学成才的他拥有了丹东市律师界最高的学历(研究生),更因为身残志坚的他在无私地奉献。从业以来,他先后为200多人代理法律援助案件;义务法律援助咨询5000多人次;接待残疾人来访300多人次;为贫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挽回的经济损失总计达100多万元;主动减免代理费5万多元;向弱势群体捐助个人资金万余元。

[自强与助残先进典型获市“爱心奖”] 3月1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爱心协会共同举办的丹东市第十届“新一百杯”爱心奖颁奖典礼在丹东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
  一心扑在特殊教育事业、关爱残疾学生的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女教师纪永红、身有残疾的“全国拥军模范”和“省劳动模范”的丹东供电设备厂厂长杜云吉等10名同志获爱心优秀奖;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等9个单位获得了奉献爱心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台上激情涌动,他们的感人事迹也感动着台下每一个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当场捐助10万元,用于帮助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孩子们继续接受教育;丹东金冠眼镜公司的60多名团员也捐款5千多元,向10名特困家庭的孩子奉献爱心。台上台下爱心汇聚到了一起,爱心奖活动孕育的爱的种子,正在丹东大地上四处播撒……

[市残联获政府2006年度工作创新奖] 3月份,市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作出决定,表彰一批2006年度市直机关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工作创新奖,市残联获工作创新奖。
  2006年,市残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紧紧围绕丹东老工业基地振兴,推进和谐平安丹东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任务,抓住实施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致力民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在克服困难中求发展,促和谐,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丹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